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言:我国野生动物的饲养历史悠久,它开始于50年代初期。中国是野生动物物种相对丰富的国家之一,如何开展野生动物饲养工作成为了动物学家们的热门话题。在饲养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饲养技术含量低、饲养的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难题都将成为我们饲养野生动物过程中的障碍。由于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技术,受野生动物本身生活习性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对野生动物饲养以及在  相似文献   
52.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培养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我国甘肃白银地区半干旱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荒漠草原和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1.23×106、0.19×106、0.18×106cfu·g-1,耕地三类微生物数量分别是3.03×106、0.53×106、0.05×106cfu·g-1。荒漠草原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低于耕地,而真菌数量高于耕地。从荒漠草原分离出14株细菌,分别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噬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皮球菌属(Kytococcu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亮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气球菌属(Aerococcus),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和噬冷杆菌属。耕地分离出可培养细菌19株,分别属于ɑ-变形菌纲(ɑ-Proteobacteri)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考克氏菌属(Kocuria),以放线菌门细菌为主(占57.9%)。从荒漠草原分离放线菌共8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而耕地主要为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荒漠草原真菌主要是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耕地土壤真菌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链孢霉属(Coniothecium)。试验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与耕地土壤微生物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区域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存在差异,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53.
<正>三叶草是豆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19~24℃,年降水量1000mm左右(大于700mm,小于2000mm)。耐湿性强,可耐受1月以上的积水。耐阴,在园林地也能生长。有匍匐茎,是一种质地  相似文献   
54.
<正>猪群最适生长温度为15~26℃,此时生长猪群生产效能最大。而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常导致猪群热应激。热应激在猪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可发生,它常引起猪群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加快,气喘甚至张口呼吸,渴欲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急剧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造成生产的极大浪费,甚至引发猪群发病,造成  相似文献   
55.
喀斯特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典型喀斯特退化森林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灌草、灌木、乔灌、乔木和顶级六个植被恢复阶段,并以坡耕地为对照,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显著,随着植被由低级向高级演替,养分也随之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显著相关.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于土壤脲酶活性而言,石缝与土面、石缝和石土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而小生境对于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培养和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我国甘肃白银地区半干旱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群落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荒漠草原和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荒漠草原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为1.23×106、0.19×106、0.18×106cfu·g-1,耕地三类微生物数量分别是3.03×106、0.53×106、0.05×106cfu·g-1。荒漠草原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明显低于耕地,而真菌数量高于耕地。从荒漠草原分离出14株细菌,分别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噬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皮球菌属(Kytococcu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亮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土壤芽孢杆菌属(Solibacillus)、气球菌属(Aerococcus),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和噬冷杆菌属。耕地分离出可培养细菌19株,分别属于ɑ-变形菌纲(ɑ-Proteobacteri)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微球菌属(Micrococcus)、考克氏菌属(Kocuria),以放线菌门细菌为主(占57.9%)。从荒漠草原分离放线菌共8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间孢囊菌属(Intrasporangium),而耕地主要为链霉菌属(A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spora)。荒漠草原真菌主要是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耕地土壤真菌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链孢霉属(Coniothecium)。试验结果表明,荒漠草原与耕地土壤微生物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区域不同深度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存在差异,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57.
侵蚀环境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相关要素的关系,为生态恢复重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实验站墩山退耕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特征调查和土壤质量测试分析等,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在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它们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微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呼吸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性关系密切,它们与表示土壤抗蚀性能的土壤团聚度、结构系数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分散系数、结构体破坏率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结论】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得到不断恢复提高,并能促进植被的生长繁衍,推动植被恢复演替进展,植被恢复健康和演替的同时,亦进一步推动土壤质量的改善提高,二者之间表现为正向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58.
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最佳播种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理地区秋鲜食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得出了大理地区秋季适宜种植鲜食玉米,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最适宜播种期,7月中旬为次适宜播种期.在最适宜播种期内光、温、水均适宜秋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7,8月是大理地区降水高峰期,雨量多、气温低、光照少,7月中旬以后,播种越迟,气候条件越差,产量越低;用回归分析得出,秋鲜食玉米的产量与苗期至拔节期气温、3叶至7叶期日照、抽雄至乳熟期气温呈正相关,与苗期至拔节期雨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9.
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分形分布理论计算流域前期有效降雨量,分析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的发生与前期有效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地表侵蚀产沙事件的累积频度和降雨量、产沙事件的累积降雨阈值和降雨时段之间均遵循分形分布的幂指数关系。利用分形分布理论结合喀斯特流域降雨、产沙情况可建立流域前期有效降雨模型,该模型计算出的流域产沙发生时的前期有效降雨量较传统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将日降雨量与有效前期降雨量结合可以确定喀斯特流域发生侵蚀性降雨产沙的降雨阈值,对喀斯特流域侵蚀产沙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  杨季  刘帅  陶伟国 《草业科学》2010,27(11):166-170
草原监测是草原保护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长期观测,可以准确获取草原资源与生态等动态变化数据,为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简要论述了澳大利亚草原监测体系的发展和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认为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具有稳定的投入机制、重视长期固定监测点建设,以及监测内容丰富等特点,值得我国草原监测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