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高质量的乡村旅游规划必须有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现代乡村旅游不仅需要原汁原味的乡村环境和氛围,而且还必须注重城市生活元素的植入。研究借鉴国际别墅开发的"5S"理念,在吸收新乡村主义合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Soil(田园)、Stream(水系)、Silva(森林)、Sun(阳光)、Story(人文)、Sport(运动)为代表的"6S"规划理念,并对各个部分的内涵、功能以及应用方面进行重新解读和界定。最后,将"6S"理念应用到城口县双竹村乡村旅游规划中,以期能对我国乡村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2.
外源抗枯萎病棉DNA导入感病棉的抗性转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们从1978年开始进行外源DNA导入棉花的研究,已从外源海岛棉DNA导入陆地棉、中棉、棉属野生种以及苘麻DNA导入棉花等不同组合中得到了变异后代。1979年以来,我们用外源DNA导入的手段,又把抗病棉的抗病基因转移入高产、优质的感病棉品种中,转移率高达10~(-1)-10~(-2),並通过病圃筛选获得抗病、优质、高产的棉花新品种,同时探讨了在分子水平上的抗性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63.
以环青海湖高寒草地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和杂类草等各功能群的主要物种为研究对象,探讨禁牧和5种放牧方式(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 藏羊=1?6混牧、牦牛 ? 藏羊=1?4混牧、牦牛? 藏羊=1?2混牧)下各功能群主要物种频度和个体特征对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特别是牦牛? 藏羊=1?2混牧条件下...  相似文献   
64.
对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山地农耕文化的资源优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西南4省(市)2 775项省级以上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熵、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法,对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模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国家级和省(市)级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广泛,类别上以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音乐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最为广泛;(2)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小,分布较为均衡,而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文化空间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大,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3)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且不同类别之间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西南4省(市)的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空间集聚分布,打造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集聚区、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园区,建立少数民族农耕文化风情园有利于发挥其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中度放牧条件下放牧方式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开展了牦牛单牧(YG)、藏羊单牧(SG)、牦牛藏羊1∶6混牧(MG1∶6)、牦牛藏羊1∶4混牧(MG1∶4)和牦牛藏羊1∶2混牧(MG1∶2)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研究了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对家畜日增重的影响以及不同放牧方式对牦牛和藏羊暖季增重、牧草营养和家畜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牦牛和藏羊的日增重显著大于牧草枯黄期(P<0.05);2)牦牛和藏羊日增重在不同的放牧方式下无显著差异(P>0.05),而牦牛暖季增重在YG下最高,在MG1∶2和MG1∶6相对较高,藏羊暖季增重在MG1∶2中最高,在SG和MG1∶4相对较高;3)不同放牧方式下牧草营养和单位面积家畜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单一家畜放牧单位面积增重SG最高,牦牛藏羊两种家畜混合放牧则MG1∶2单位面积增重最高。综上,牧草枯黄期牦牛和藏羊的补饲对于维持其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MG1∶2对于牦牛和藏羊生产是一种较优的组合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66.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业态形式。巫山县是长江黄金旅游水道的重要节点,是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目的地。随着巫山县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实现农业、旅游业的产业转型及升级改造,以及全力打造"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加快"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出台和启动,巫山县乡村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SWOT矩阵分析方法对巫山县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巫山县乡村旅游发展应采取跨越式的发展战略、依托型的开发战略、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和联动型的运作战略。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牦牛、藏羊六种不同组合放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基因组扩增子技术,分析相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方式下植被、土壤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放牧显著降低植被地上生物量,其中豆科生物量降幅达到90.9%,放牧对植被地下生物量以及盖度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牛、羊混合放牧下增加,在牛、羊单牧下降低;各放牧方式对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单牛放牧增加真菌Chao1指数和细菌的Shannon指数,而单羊放牧和混合放牧均降低细菌多样性指数;放牧显著降低了真菌担子菌门比例,不同放牧方式对细菌门水平丰度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放牧强度下,不同牛、羊放牧组合对草地植被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显著改变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相比牛、羊单牧,牛羊混合放牧有助于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  相似文献   
68.
杨晓霞 《山西林业》2011,(5):10-11,48
方山县位于黄土高原、吕梁山区,宜林荒山荒沟面积大,发展林业前景广阔。介绍了方山县林业建设发展现状,总结了林业建设取得的经验,提出了今后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依托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通过研究建群种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叶片宏观性状、资源投入和生殖枝、营养枝潜在关系,以期揭示矮生嵩草种群在中度放牧强度下对放牧方式调控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牦牛藏羊放牧比例1:6处理矮生嵩草营养枝高度、数量、重量显著高于牦牛藏羊放牧比例1:4处理和牦牛单独放牧处理;单位长度矮生嵩草营养枝重量、生殖枝重量均不受放牧方式影响,且单位长度营养枝重量与单位长度生殖枝重量呈正相关关系;个体生殖枝、营养枝特征呈现协同变化关系,营养枝重量会显著影响营养枝数量,生殖枝数量显著影响生殖枝重量。综上所述,放牧干扰下矮生嵩草在生殖枝和营养枝的资源投入上不存在权衡关系,而是通过增加单位长度的生殖枝、营养枝资源投入量来提高资源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70.
休闲农业用地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叙  雷燚  杨晓霞  杨庆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17-3218
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休闲农业用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休闲农业用地的特点,即功能的二重性,类型及管理的多样复杂性。并根据休闲农业用地中用地功能的侧重点不同,休闲农业用地利用开发方式的不同,将休闲农业用地进行了分类。最后提出了休闲农业用地在利用、利益分割、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