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5篇
  5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 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 2009–2018 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 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 (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 空间上, 主要存在 2~3 处聚集区, 分别聚集在西侧 152°E~164°E, 3°N~7°S 海域、东侧 164°E~175°E, 5°N~4°S 海域以及第 2 季度中的 175°E~180°E 海域范围; 时间上, 聚集程度依次为: 第 4 季度>第 1 季度>第 2 季度。(2)总体上, 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 和 MLD 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 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 SLA 和 MLD 的值越小。NPP 和 SSTG 主要为正向影响, 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 NPP 和 SSTG 影响较大。(4)检验 GWR 模型, 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 表明 GWR 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212.
食用豆在耕地质量提升、优化农业生态体系及人类膳食结构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豆象是世界性仓储性害虫,严重影响着食用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在食用豆抗豆象种质鉴定评价和利用方面,从各种野生资源中鉴定出抗不同豆象的种质材料,并在豆象抗性遗传学分析、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通过对豆象发生和危害规律、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理研究、抗性种质鉴定与评价、抗性遗传和分子标记以及抗豆象育种方法和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对抗豆象研究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我国抗豆象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3.
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大背景下,园林绿化成为城市进步与发展的一大象征。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带来 了一定的资源废弃物,使得相关废弃物的再利用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关键点。本文从园林绿化 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园林绿化产生的废弃物类别及属性,然后剖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 资源再利用的主要技术路径,并针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潜在的问题,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提出加快城 市园林绿化建设废弃资源再利用的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14.
为明确甘肃中部灌区春播蚕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及5%咪唑乙烟酸水剂对杂草的防效,本研究对蚕豆田杂草优势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并选择除草剂5%咪唑乙烟酸水剂开展蚕豆田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蚕豆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优势杂草有苣菜、野荞麦、猪殃殃、刺盖草,并伴有禾本科杂草野燕麦、冰草等。4月中旬为杂草始发期,5月上旬开始杂草种类基本不变。5月中下旬为杂草出草高峰期,田间杂草密度明显增加,以苣菜为主的优势杂草种群逐渐形成。5%咪唑乙烟酸水剂2 000 mL/hm2茎叶处理对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防效突出、作用时间长,其中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且蚕豆产量较不施用除草剂的对照提高。说明5%咪唑乙烟酸水剂可用于蚕豆田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215.
为优化玉米覆盖和灌溉制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内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W_p)等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70%覆盖和100%覆盖)与灌水水平(低、中、高)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覆盖比例对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灌水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70%覆盖条件下,中灌水水平处理玉米生育期平均P_n、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灌水处理分别提高22.5%、21.1%和56.1%,较高灌水分处理别提高44.5%、4.5%和18.5%;生育期内平均T_r为高灌水水平最大,比中、低灌水水平分别增大21.1%和43.2%;生育期平均Wp则为中灌水水平最高,在大喇叭口期比低灌水提高19.6%,在灌浆期比高灌水提高12.1%。此外,70%覆盖结合中灌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相同覆膜比例下低、高灌水处理分别提高13.1%和9.1%,但收获指数较100%覆盖中灌水处理显著降低。玉米P_n、WUE及G_s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而,70%覆盖结合中灌水水平能优化玉米生育期内各项水分生理指标,可作为该区玉米生产的推荐模式,从而实现节水与增产。  相似文献   
216.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豆赤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25 g/L异菌脲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172 1 μg /m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50为2.534 0 μg /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为79.0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产量分析显示,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小区平均产量为15.8 kg,百粒质量为179.0 g,增产率为5.60%,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综合分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效最高,并有显著的保产效果,可作为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