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程度时空分布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大面积遥感定量评估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状况,利用NDVI数据反演1982-2013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1982-1985年覆盖度作为基准数据,计算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草地退化指数。结果表明,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蒙古高原草地覆盖度分别达到14.60%和18.43%,呈上升趋势;1986-1999年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增加的面积分别为298.86和189.67 km2,2000-2013年增加面积分别为443.32和92.46 km2;相对1986年,2007年的草地覆盖度最差,2001和1995年也较差,而2013年草地覆盖度最好,表现为初期一般、中期变差、后期变好且好于初期;草地退化程度方面,1986-1999年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所占百分比最大,达50.35%;2000-2013年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百分比分别是39.42%和30.34%,总和接近70%,草地退化状况有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和轻度转变的趋势,草地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42.
五大连池药泉山地下水循环特征的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药泉山矿水区地下水勘察数据,利用Piper图和统计分析描述了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运用PHREEQC软件对径流路径进行反向模拟,进一步探讨矿水区地下水的循环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矿水区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西部地下水补给,承压水无区外补给,地下水主要沿断裂从西南向东径流,自东部南北向断裂带以泉的形式排泄;在西南补给-径流带地下水由潜水下渗补给承压水,在排泄区地下水由深层向上顶托补给浅层地下水。药泉山地下水循环特征可为矿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杨悦 《吉林农业》2011,(10):118-118
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同时也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很高,保纯较难。其适应性强,在我国各地几乎都有种植,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辽西地区广泛种植。种子是农业生产最特殊的生产资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因此,种子的选用与贮藏对人类生存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粗浅地阐释了玉米种子选则及种子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探讨钙对烟叶拉断强度、拉伸强度的效应,在丽江烟区开展了Ca(OH)2施用量0,150,750,1500,2000,2500kg/hm2对烟叶拉断强度、拉伸强度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1)上部叶中处理6[Ca(OH)22500kg/hm2]的烟叶拉断强度最大为1.87N,中部叶中处理6的烟叶拉断强度最大为119N,下部叶中处理5[Ca(OH)22000kg/hm2]的烟叶拉断强度最大为1.14N。(2)上部叶中处理4[Ca(OH)21500Kg/hm2]的最大拉伸率最大为8.64%;中部叶中处理5[Ca(OH)22000kg/hm2]的最大拉伸率最大为6.07%;下部叶中处理5的最大拉伸率最大为4.78%。(3)拉断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存在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关系,说明上部烟叶的弹性和抗破碎性最好,而下部烟叶最易破碎。  相似文献   
145.
 为了寻求影响丽江市永胜县上部烟叶质量的主要栽培制约因素,为干热河谷区域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进行了种植密度、施钾期以及留叶数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111株(120cm×50cm)、在掲膜培土时水施钾肥75kg/hm2、留叶数为20片的条件下,烟株的产量最高为2351.26kg/hm2,产值最高为30448.82元/hm2,上等烟比例最高为48.32%,均价最高位12.95元/kg,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4.72mmol/(m2·s)  相似文献   
146.
探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为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田节水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6个不同灌溉定额水平:5 400 m3/hm2、5 100 m3/hm2、4 800 m3/hm2、4 500 m3/hm2、4 200 m3/hm2、3 900 m3/hm2(记为W1、W2、W3、W4、W5、W6),对比分析不同灌溉定额下配施液体肥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棉花株高呈单峰增长趋势,其变化趋势均为W1>W2>W3>W4>W5>W6;棉花主茎叶片数、果枝数随着灌溉定额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棉花产量在W2灌溉水平下出现最大值,在W1灌溉水平下产量最低,且W2处理比W1处理增产30.72%。本试验得出结论,在总灌水量为5 100 m3/hm2条件下配施液体肥,棉花生长发育、产量最优。南疆地区膜下滴灌为棉田最佳灌溉模式,有利于棉花产量增加及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实现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47.
从整地及土壤改良、选种及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科学施肥、虫草鼠害防治、适时晚收等方面总结了盐碱地玉米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应用效果,以期为盐碱地玉米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分析利比亚WadiBay干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原因,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比亚Wadi 8Bay(Bay干谷)地区为例,运用Piper三线图示法、描述性统计、离子比例系数法、同位素证据,系统研究了利比亚WadiBay地区干旱气候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特殊的水化学特征。[结果]区域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矿化度(TDS)在3.2~8.4g/L,地下水类型主要为Cl、SO4--Na、Ca,其次为Cl.SO4-Na、Ca、Mg;地下水中Cl-、Na+、SO42-等在距海70km处浓度产生突变,而Mn2+、Ba2+、Si2+、NH4+与NO3-并无同样突变现象。[结论]比亚WadiBay干谷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溶虑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主要成因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咸淡水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北细辛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幼嫩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初步建立悬浮培养体系,同时探讨接种量、光照、培养液量、转速、蔗糖浓度、激素配比等因素对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L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2g愈伤组织是最适接种量,蔗糖浓度为30g·L~(-1),摇床转速150r·min~(-1),0.6mg·L~(-1) 6-BA+0.3mg·L~(-1) NAA,全天光照培养时细胞生长量最大。北细辛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大致为"S"型,悬浮细胞的最佳收获周期为15d。经悬浮培养后可快速获得细胞团及多种形态的单细胞,可为北细辛悬浮细胞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提升北细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
为解析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野生藻株(IZ)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诱变获得的耐高温诱变藻株(IM)藻际细菌群落与耐高温能力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方法对两株藻在25℃和35℃下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ACE和Chao1指数分析表明,25℃下培养两株藻的细菌群落组成无显著差异,但35℃下IM组(IM35L)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IZ组(IZ35L)。无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表明,25℃下IM组(IM25L)和IZ组(IZ25L)的藻际细菌群落较为相似,而35℃下两者的藻际细菌群落差异明显。另外,IM25L、IZ25L和IZ35L组中丰度前三的属均一致,但IM35L组中噬冷菌属(Algoriphagus)细菌相对丰度明显提升。MetaStat分析发现,变形菌门红螺菌目细菌阿尔法变形菌DG1252(Alpha proteobacterium DG1252)在25℃下IZ组和IM组的丰度无明显差异,但在35℃下IM组的丰度显著高于IZ组。因此,湛江等鞭金藻耐高温能力与其藻际细菌多样性存在关联,其中噬冷菌属细菌和阿尔法变形菌DG1252可能与IM的耐高温性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深入探究湛江等鞭金藻高温抗逆性与藻际细菌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夏季高温条件下贝类饵料微藻的培育和扩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