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0篇
  17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为对菲牛蛭抗凝血活性物质的提取进行优化,通过采取不同方法对菲牛蛭活体(6种)、干体(6种)及唾液腺分泌物(3种)进行提取得出最适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对于菲牛蛭活体和干体均是采取80%预冷丙酮提取得到的抗凝血物质含量高,最高分别达至(61.20±1.13)AT-U/g和(89.19±1.13)AT-U/g;对于菲牛蛭唾液腺分泌物则是采取10%的三氯乙酸提取得到的抗凝血物质含量高,最高达(24.41±0.98)AT-U/g。研究结果得出了适合菲牛蛭活体、干体和唾液腺分泌物中提取抗凝血活性物质的最适方法,有利于推动水蛭素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个辣椒品种G3和G7为试材,盐碱胁迫下喷施5种不同质量浓度(0、10、25、40和60 mg·L-1)的ALA溶液。通过对喷施后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等表型指标和MDA、H2O2等生理指标以及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进行测定,揭示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40 mg·L-1的ALA能够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以及干鲜质量,其中2个品种的叶面积分别升高39.9%和17.1%,根长分别升高18.3%和40.5%;同时提高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并降低脯氨酸、MDA、H2O2的含量及O2-的产生速率,2个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6.0%和17.5%,CAT活性也分别提高了87.8%和354.6%。因此,喷施外源ALA 40 mg·L-1时,对辣椒幼苗受到盐碱...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14.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初步构建了包括各类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区网络;不同类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差异较大,且面积普遍偏小;河流和淡水湖泊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占总数的83.14%,以鱼类及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缺少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水生植物等的保护;保护区聚集度指数为0.72,呈高度聚集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和川东等地。保护区快速建设期接近尾声,未来应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保护区网络。  相似文献   
15.
灌水时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灌水时期对冬小麦农艺性状、花后旗叶光合和耗水特性的影响,为晋中水地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全生育期不灌水为对照(CK),设置7个处理:越冬水(Wo)、拔节水(Wj)、孕穗水(Wb)、越冬水+拔节水(Wo+j)、越冬水+孕穗水(Wo+b)、拔节水+孕穗水(Wj+b)和越冬水+拔节水...  相似文献   
16.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自制新型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生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5610和5950 V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有所提高,而6290~7310 V处理则抑制了种子的萌发,且电压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同时,等离子体处理种子α-淀粉酶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幼苗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根体积、根活力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电压的等离子体处理促进了生菜定植后的生长发育,产量最高比CK提高12.52%;生菜的维生素C、叶绿素、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品质也有所改善。综合来看,5610和5950 V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7.
蚯蚓对金霉素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蚯蚓对抗生素污染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取金霉素为目标污染物,威廉环毛蚓(内层种)和赤子爱胜蚓(表层种)为实验生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土壤酶试剂盒(微板法)、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冗余分析对土壤中金霉素残留、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28 d的培养,蚯蚓处理组中金霉素浓度(0.022 4~1.006 0 mg·kg-1)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0.033 5~1.585 0 mg·kg-1)。金霉素抑制了土壤脱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激活了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两种蚯蚓均激活了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最大激活率分别为77.80%~88.50%、4.00%~6.16%、69.20%~72.60%、43.20%~48.80%;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为23.8%~25.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两种生态型蚯蚓均可改变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不同蚯蚓类型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有差异。两种蚯蚓的加入均未改变土壤中优势菌门的组成,但都改变了其丰度占比。在属水平上,Flavobacterium、Aeromonas、Luteolibacter、AdhaeribacterPseudomonas等潜在金霉素降解菌被两种蚯蚓刺激丰度显著增加,加速了土壤中金霉素的降解。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pH、有机质含量、金霉素浓度和细菌群落结构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威廉环毛蚓对脱氢酶、蔗糖酶和脲酶的促进作用优于赤子爱胜蚓。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的国粹,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世界各国合作力度的加深,英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在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合作与交流的同时,实时地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对外交往政策。这也是茶文化英语专业存在的意义所在。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茶文化英语专业的现状,接着详细的讲述了商务英语对茶文化英语专业的重要性,最后就商业英语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改变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