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长期使用农药的大棚菜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号、2号、4号和8号4种甲胺磷降解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它们对甲胺磷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2号菌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培养28 d后对甲胺磷降解可达到46.31%.  相似文献   
22.
23.
该文将辽宁与江苏的杨树产业做比较,指出了江苏杨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杨树栽培业和杨树加工业两方面总结了制约辽宁杨树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今后大力发展杨树产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筛选对舞毒蛾有致病性的虫生真菌。【方法】野外采集被感染舞毒蛾蛹,进行菌种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比对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同时利用喷雾法研究其对舞毒蛾幼虫致病性。【结果】从采集的舞毒蛾蛹中分离得到一株虫生真菌,将其命名为HEB2016,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菌落特征有所不同,显微观察其与曲霉属特征相符合。 rDNA ITS序列测序获得片段长度为595bp的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Aspergillus ochraceus和A.westerdijkiae等序列相似性达98%~100%,结合系统进化树鉴定分离菌种为A.westerdijkiae。该菌株对舞毒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浓度为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 7d后,校正死亡率为80.69%,10天后肉眼可见菌株的产孢结构。【结论】HEB-2016对舞毒蛾具有致病性,菌株可为防治舞毒蛾、开发生物农药提供候选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5.
杨树纸浆林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辽宁杨、荷兰3930杨3种不同密度纸浆林的成本及流向、经济效益的静态和动态分析及效益评价,总结出短轮伐期杨树纸浆林的最适栽培密度为1111-1666株/hm^2,轮伐期6-7a;每公顷利税达到38983.00元,年均纯利润为3754.93元;税后内部收益率超过57%;纸浆材的产量和价格是影响经济效益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26.
美洲黑杨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类的许多品种具有速生、丰产、抗病、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等优点,是杨树速生丰产及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栽培品种。目前辽宁省杨树用材林的主要推广品种辽宁杨、辽河杨、盖杨均属于美洲黑杨类。但目前普遍存在这...  相似文献   
27.
杨树造纸林栽培密度及轮伐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试验采用密度、品种、土壤培肥方法3因素裂区设计,对试验因素各生长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进行蓄积量、出材率、出材量的计算和经济效益的分析。9年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选择早期速生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造纸林品种,栽培密度确定在1667~1111株/hm2,即株行距为2m×3m~3m×3m;轮伐期确定在6~8年。  相似文献   
28.
杨树杂交育种是杨树改良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绝大多数栽培品种都是通过这一途径选育出来的,因为杂交种可以具有需要的优良品质和适应性.[1-2].除了自然界有少量天然杂交种外,人工杂交是获得杂交种的最主要手段.从种子发育的母本所处的环境来分:一种是在室外大树上的人工杂交,另一种是母本花枝切枝后在室内人工杂交.  相似文献   
29.
以辽宁地区主栽的6个杨树品种1年生苗木为试材,进行了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值、累计失水率等抗冻指标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6个品种的抗冻性依次为:3016杨〉小胡杨〉银中杨〉中绥12杨〉中阳九〉辽宁杨。  相似文献   
30.
从长期使用农药的大棚菜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号、2号、4号和8号4种甲胺磷降解菌。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它们对甲胺磷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2号菌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培养28 d后对甲胺磷降解可达到46.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