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旨在了解分布于四川的藏山羊的种质特性,试验选择12月龄的藏山羊公、母羊各3只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①公、母羊的宰前体重分别为(14.33±1.53)和(12.50±2.18)kg,屠宰率分别为(42.11±5.26)%和(43.85±4.51)%,净肉率分别为(31.34±3.36)%和(32.84±3.16)%,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2.34±0.54)%和(72.30±0.78)%;②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肌纤维特性、肌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的差异较小;③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 EAA/TAA 分别为(39.18±0.38)%和(38.70±0.72)%,EAA/NEAA分别为(64.31±1.03)%和(63.21±1.92)%。  相似文献   
62.
为了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以24月龄的藏山羊公、母羊为试验材料,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0.16±1.26kg和19.33±4.86kg,公、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3.86±1.74%和44.08±5.46%,净肉率分别为32.43±1.52%和32.72±3.97%,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3.28±0.09%和73.16±0.85%;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较小,公羊的眼肌面积和后腿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23±0.24%和38.70±0.15%,EAA/NEAA分别为64.73±0.65%和63.17±0.41%。  相似文献   
63.
藏羊硬蜱病是由吸血节肢动物寄生而导致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硬蜱不仅会直接侵害羊群,还会使羊出现食欲减退、体重降低、代谢失调等。另外,硬蜱还是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现就硬蜱生活史与习性、危害及防控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4.
不同哺乳方式对牦牛公犊生长发育以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哺乳方式对牦牛公犊生长发育以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20头麦洼牦牛公犊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全乳饲喂组(1组)和半哺乳组(2组),每组各10头,试验期为6个月,在饲养期内进行体尺、体重的测定;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3头犊牛屠宰,进行胴体及肉质特性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全哺乳生产的小白牦牛肉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无论是全哺乳还是半哺乳生产的小白牦牛肉都具有无污染、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均属于天然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65.
绵羊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受数量性状位点(QTL)控制的。本文综述了QTL定位的群体设计、标记的选择、绵羊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定位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6.
牦牛肉嫩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肉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高能量的蛋白食物,因其受长期放牧饲养和屠宰的年龄较大等因素,牦牛肉的嫩度较差,其开发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综述了肉的嫩度机理、牦牛肉嫩度的评价、影响牦牛肉嫩度的因素、人工嫩化技术以及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以促进牦牛肉的商品化及嫩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的采食当量,测定川西北青藏高原草甸区牧区成年母牦牛青草期放牧采食量(有机物质)。选用6头5岁空怀母牛作为试验牛,采用粪氮指数法用粪粗蛋白指数方程估测采食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用Cr2O3法估测日排粪量(干物质),预试期6d,收粪期6d,日喂药2次,日收粪3次,指示剂回收率100%(R1)和94%(R2);粪样按头按日测定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及铬含量。结果表明:日排粪量(干物质)2.82kg(R1)、2.66kg(R2);有机物质消化率74.6%;日采食量(有机物质)8.54kg(R2)、9.09kg(R1);采食量或排粪量与体重间无显著相关,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体重因素可能对同龄成年母牦牛青草期采食量无影响;与报道比较,有机物质消化率估测值偏高。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以白萨福克羊为父本,藏系绵羊为母本,通过白藏杂交提高产肉性能。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经测定,12月龄白-藏羊活重比藏系绵羊高6.82%,差异显著(P0.05),胸围极显著大于藏羊(P0.01);胴体重提高12.36%,净肉重13.28%,净肉率提高6.02%,屠宰率提高7.50%,差异显著(P0.05);眼肌面积提高1.65%,差异不显著(P0.05);GR值差异极显著(P0.01);后腿肉重提高18.02%,胸下肉降低21.13%,颈肉重提高95.24%,差异均极显著(P0.01);腰肉提高4.08%,肋肉提高6.90%,肩胛肉重提高6.30%,差异显著(P0.05)。大腿肌肉厚提高58.54%,腰脂厚降低23.08%,差异均极显著(P0.01);背脂厚度、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腰部肌肉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白-藏羊与藏系绵羊相比,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9.
牦牛脑包虫病又叫牦牛脑多头蚴病,是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Mulitceps multicep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脑及脊髓中所引起。多头蚴是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泡,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生有很多头节。虫卵进入牛体后,随血液到达脑和脊髓中,由虫卵中含的六钩蚴发育成为多头蚴,  相似文献   
70.
麦洼牦牛两个不同毛色选育群产奶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麦洼牦牛新品系选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方法]针对两个选育群,选择全天然放牧条件及每日挤奶一次,采用间隔10 d测定第2~3胎次共32头奶牛盛草期的挤奶量、乳常规营养成分和物理参数,应用含草场效应在内的固定模型比较分析方法。[结果]粉嘴黑体的选育群Ⅱ样本乳脂率高于纯黑毛色的选育群Ⅰ,而挤奶量低于后者,但差异不显著(P〉0.05);个体间及个体相邻测定日间乳脂率有较大变异;乳脂率的草场效应显著(P〈0.05)。[结论]两个选育群产奶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较高而乳蛋白率较低;乳脂率性状具有提高的潜力,同时草场可以显著影响乳脂率;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