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4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防治稻纵卷叶螟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筛选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8类29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和江苏南京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这8类杀虫剂的毒力顺序为:抗生素类杀虫剂≥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噁二嗪类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氯类杀虫剂≥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两地区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触杀毒力最高,其LC50值介于0.2~0.8 mg/L;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和氟铃脲的LC50值介于1.8~53 mg/L。推荐对稻纵卷叶螟毒力最高的10种新型杀虫剂(甲维盐、依维菌素、阿维菌素、氟虫腈、茚虫威、呋喃虫酰肼、丁烯氟虫腈、虫酰肼、氟啶脲、氟铃脲)和一些有机磷杀虫剂(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毒死蜱、哒嗪硫磷)作为高毒农药替代的候选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此外,还讨论了稻纵卷叶螟的药剂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联合防制禽霍乱和新城疫提供条件。[方法]将禽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1502强毒株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弱毒株混合,制备成5批合格的二联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鸭和鹅的田间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田间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鸡、鸭和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鸡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7~14日龄雏鸡和60~90日龄青年鸡免疫3周后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均比对照组高2~3 log2,可持续4个月以上,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均达到75.0%以上,免疫效力可持续6个月;鸭和鹅的田间免疫效力试验表明,接种3周后免疫组ND-HI抗体效价均≥4.2 log2,对照组均≤2 log2;鸭、鹅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攻毒保护率分别在75.0%和62.5%以上。[结论]该二联苗免疫禽类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3.
将引进的新城疫V4无毒耐热毒株连续用鸡胚传代.每次挑选48~96 h有明显病变的死亡鸡胚,取其尿囊液毒于-20℃保存,观察V4毒株对鸡胚毒力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经过20代次的鸡胚毒力筛选.V4毒株对鸡胚的致死率从小于10%上升至20%以上,接种后120 h的活胚有明显地萎缩症状.将鸡胚20代次以上筛选的V4病毒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培养,并进行蚀斑筛选纯化病毒,直到第5代才出现明显地细胞病变.使用二层琼脂进行病毒的蚀斑分析,第二层琼脂糖在第一层凝固后72 h覆盖,8 h后NDV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株的蚀斑出现.蚀斑大小直径在1~2 mm变化.通过对NDV V4鸡胚毒力筛选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一株蚀斑克隆株(NDV HB92).  相似文献   
44.
采用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鸡胚尿液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禽A型)接种固体培养基收获菌液,经灭活后制备成油乳剂灭活疫苗,应用该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和60日龄以上的青年鸡;18日龄雏鸡免疫量为每只0.25mL,免疫后2周可测到ND抗体HI≥1∶16,3周攻毒ND保护率为100%;90~120日龄鸡免疫量为每只1mL,免疫3周攻毒,禽霍乱保护率为87.5%~100%.安全性试验表明,18日龄雏鸡注射0.5mL、120日龄鸡注射2mL疫苗,观察14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5.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C364和弱毒株C545分别接种1日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体阴性的健康雏鸡,于接种后第7天和14天每组抽查3只测定血球压积值,并在接种后第1、3、5、7、10和14天各组分别宰杀3只雏鸡,取胸腺、肝脏和骨髓组织,用竞争性PCR测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雏鸡感染CAV,后表现为血球压积值下降,其中强毒感染鸡较弱毒感染鸡的红细胞压积值下降幅度大;病毒能够在雏鸡胸腺、肝脏和骨髓内繁殖,其中胸腺内病毒增殖最快,病毒滴度最高,肝脏其次,骨髓最低.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按4×4的“格子方”设计,分析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量、纤度、净度等九个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妇成,估算了8个蚕品种在这九项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16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并且估算了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遺传力、平均显性度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茧丝量、解舒率、解舒丝长、纤度、净度;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次为:茧层率、全茧量、茧层量、解舒率、茧丝长、解舒丝长、纤度、茧丝量、净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稻田千金子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稻田千金子科学防除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0、1、2、5、10、20、40和80株/m2)千金子对水稻田间透光率、水肥吸收和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模型拟合法分析不同密度千金子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推导千金子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千金子密度的增加,其株高显著增高(P<0.05,下同),并通过株高优势争夺水稻田间光照,当千金子密度≥10株/m2时,离地70 cm处的透光率显著降低至10.00%以下,离地25 cm处田间透光率低于1.00%.千金子可同时竞争稻田土壤的水肥营养,进而影响水稻生长,导致水稻有效穗数、穗长、实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锐减,产量损失率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各产量性状间,除穗长和空秕粒数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他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水平.二次曲线模型y=-0.0151x2+2.2760x+0.8114能较好地拟合千金子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间的关系.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二次曲线模型,人工防除千金子的经济阈值为5.39株/m2,10%氰氟草酯EC化学防除的经济阈值为0.76株/m2.[结论]千金子可竞争水稻的田间光照和土壤水肥,影响水稻的产量性状,导致水稻严重减产.采取化学防治稻田千金子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8.
第六篇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资料要求农药残留资料是农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用于制定MRL值、确定农药产品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药产品使用后其在水、土壤、农产品和其它食品中的残留量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申请农药登记者应提供详细的农药残留资料。1如何准备农药残留方面的资料1.1查询了解所开发的产品在国际上残留研究试验状况农药登记申请者在开发农药产品时 ,应查询所拟开发的农药产品在世界上的登记状况、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残留试验数据 ,查询作物、土壤、水中的残留量及农副初级产…  相似文献   
49.
根据NDV、IBV二各病毒混合毒种的最适稀释比例,将混合毒种接种9-10龄鸡胚尿囊腔内(简称同胚培养),使接种鸡胚96h二种病毒毒价同时达到高峰,0.01ml尿囊液含:NDV≥10^8EID50、IBV≥10^7EID50。收获同胚培养的胚毒,制备同胚培养的胚毒,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用三批疫苗分别免疫18日龄雏鸡,免疫后4周二联疫苗的有效抗体分别为:ND血凝抑制抗体(HI)≥1:16、IB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采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O2,O78 三个血清型菌株接种适宜培养基 ,收获菌液 ,经浓缩后 ,与灭活的鸡新城疫Lasota株鸡胚尿囊液混合 ,制备成油乳剂二联灭活疫苗。应用二联灭活疫苗免疫18日龄鸡 ,0.25ml/只 ,皮下注射 ,免疫后21天攻毒测保护力 ,新城疫保护率100 %,大肠杆菌病保护率80 %~100 %,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 ,产蛋鸡在开产前2~3周免疫二联苗0.5ml/只 ,免疫后6个月ND保护率为100 %,大肠杆菌病保护率为80 %,免疫期可达8个月。安全试验结果 :18日龄雏鸡0.5ml/只 ,120日龄成鸡2ml/只 ,试验鸡全部健活。疫苗在4~8℃保存期为12个月 ,10℃保存期为4个月 ,1998~1999年在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鸡应用20万羽份 ,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