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19篇
  30篇
综合类   27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管理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很适合用于教授管理课程,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但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并不是把案例教学简单移植到管理教学中去,所以管理学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当前急需在选编管理案例、改善教学条件、深化管理案例教学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渭河杨凌段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为渭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0年1,3,5,7,9和11月份采集渭河杨凌段的水样,对其7个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总磷(TP)、挥发酚和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平均加权模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检测的7个指标中,只有CODCr、BOD5、CODMn和挥发酚含量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NH4+-N、TP和石油类物质含量3个指标均超出Ⅲ类水质标准;冬季、春季水体污染物较夏季和秋季严重;NH4+-N和TP污染具有季节性,而石油类物质污染在全年都较严重,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0.05 mg/L)。【结论】渭河杨凌段水质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对污水进行有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53.
荞麦粉对挂面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荞麦粉为辅料,以挂面的咀嚼度为指标,研究荞麦粉和食品添加剂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二次旋转分析,建立数学回归方程,确定荞麦挂面的的最佳工艺和配方。结果表明,荞麦挂面的最优配方为荞麦粉质量分数19%,CMC-Na 0.3%,六偏磷酸钠0.08%,在此条件下质构仪得出的挂面咀嚼度值为196.518。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大樱桃栽培管理技术,即园址选择及建园技术、品种选择、搭配定植技术及以后果园管理,此项内容包括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鸟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5.
周伟  杨峰  钱育蓉  李建龙 《草业科学》2012,29(10):1526-1532
基于遥感资料的植被类型划分能快速获得大尺度的植被覆盖变化数据。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利用天山北坡典型草地2008年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和1999年Landsat 7 ETM+全色波段数据,在对遥感影像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融合处理。根据融合影像的纹理特征进行监督分类,将研究区域的植被初步分为8种主要覆盖类型,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借助专家知识系统构建决策树,进一步将草地分为5类,包括平原荒漠、平原沙漠、低山荒漠、温性草甸和高寒草甸,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总精度在95%以上,总Kappa系数为0.939 6,间隔9年的影像融合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在研究区植被分类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试验以当地主栽西瓜品种庆发特早红和京欣2号为试材,分析比较了5种施肥方式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67m2施用正光生态有机肥50kg+硫酸钾型复合肥25kg的处理4西瓜产量最高,667m2产量分别为4517、4620kg,667m2施用正光生态有机肥100kg的处理2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13.5%和13.8%。  相似文献   
57.
为评价水体中低浓度壬基酚(NP)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饲养、测定方法,研究了NP在不同暴露时间(8、16、24、32d),不同浓度(0.002、0.005、0.010mg·L-1)条件下,对蝌蚪生长发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0.010mg·L-1NP的蝌蚪,其生长发育被极显著抑制(P〈0.01);CAT活性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表现为先诱导后恢复,在0.010mg·L-1浓度组表现为诱导-恢复-诱导(P〈0.05);MDA含量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mg·L-1)持续升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各处理组DNA损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之,即使水体中的NP符合灌溉标准,也可能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和掌握禽白血病在贵阳地区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情况,采用禽白血病A、B亚群抗体(ALV-A或B)和J亚群抗体(ALV-J)检测试剂盒,对贵阳市13个养鸡场中的15个肉鸡和商品蛋鸡共481份血清进行禽白血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结果 ALV抗体阳性率达到11.43%(55/481),其中9个鸡群172份血清样本A、B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18.60%(32/172),13个鸡群309份血清J亚群抗体阳性率达到7.44%(23/309),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禽白血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59.
为观察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头牛。试验组分别用不同给药量的"乳黄消散"进行治疗(高、中、低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 500、1 000、500 g/d),"公英散"对照组给药量为500 g/d,观察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乳汁LMT检测情况及细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乳黄消散"中剂量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最高,极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次之,低剂量组最低。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公英散"组。LM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40个乳区均为强阳性"+++",治疗后均为"+、+或-"。乳汁细菌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主要为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屎肠球菌等,治疗后3~5 d同一乳区细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细菌总转阴率达66.67%~100.00%,对照组细菌总转阴率达50.00%~100.00%。综合考虑,"乳黄消散"中剂量组临床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地肤通乳散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抗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先利用微量肉汤法测定地肤通乳散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再对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治疗,观察治愈率和有效率,最后利用BATMAN、STRING、Cytoscape等数据库及软件对地肤通乳散治疗奶牛乳房炎作用靶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肤通乳散对无乳链球菌抑制、杀灭浓度均为1.52 mg·mL-1;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25 mg·mL-1,最小杀菌浓度是最小抑制浓度的2倍;对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63.16%,有效率可达89.47%。地肤通乳散中共筛选得到21个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173个,枢纽靶点5个。上述结果说明,地肤通乳散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较高,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主要通过枢纽靶点5'-核苷酸酶、白介素-8、雌激素受体1、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和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β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Janus激酶2、Toll样受体4、原癌基因RelA、NF-κB亚基和趋化因子CXCL12来治疗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