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桉树人工林锌元素的积累与循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桉树的可持续经营,对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采用野外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8.42、13.64、18.0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2.7365、1.4110、0.6139 kg/hm2。年存留量为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刚果12桉>窿缘桉>尾叶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66、0.69、0.84。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4.37、54.7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1.6806、1.1732 kg/hm2;Zn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0.3360、0.2346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0.6777、0.6072 kg/hm2?a;年吸收量分别为1.2483、0.8418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6和0.90。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Zn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枸杞干果中磷化氢残留含量,样品通过顶空萃取后,以保留时间定性,多点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磷化氢含量在2.5~25.0 ng/mL,峰面积与待测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 4);添加两个浓度10.0ng/mL和5.0 ng/mL时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65%和93.50%;RSD为1.81%。根据样品检测限量可达到0.001μg/g,此方法可作为枸杞干果中磷化氢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3.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笔者于2016年9月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了1个海南植物分布新记录属——无叶莲属(Petrosavia Becc.),以及3个新记录种——信宜铁角蕨(Asplenium×xinyiense ChingS.H.Wu)、乌来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uraiensis(Rosenstock)Ching]和疏花无叶莲[Petrosavia sakuraii(Makino)J.J.Smith ex Steenis]。  相似文献   
84.
应用Max Ent与Arc 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海南省含羞草(Mimosa pudic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等6种主要陆生入侵植物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6种陆生入侵植物适生区的适生等级由沿海向内陆呈逐级递减趋势,可能是气候分布不同所致,可能是海拔升高所致,也可能是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等因素所致;(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显示,土地利用类型与入侵植物的适生区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影响6种陆生入侵植物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另外,海拔、坡向、温度的年较差、降雨季节性变化等环境因子对不同入侵植物的适生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3)6种入侵植物在村落周边、城镇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盐场、工业区、厂矿、采石场等用地)生境中具有极高的适生性;在林地、草地类生境中的适生性较高,但是在有林地(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和高覆盖率草地(覆盖率50%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割草地)生境中的适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海南霸王岭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选取总面积为10 400m2的橡胶林样方进行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P)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1)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在此次调查中共记录到110科309属478种,其中有100余种是以往海南橡胶林林下植物未曾记录过的物种,如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饭甑青冈(Quercus fleuryi)、子凌蒲桃(Syzygium championii)等森林演替中期或后期种;2)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受不同环境条件共同影响,在海拔为400~600m、坡度为21°~30°、郁闭度>0.8的条件下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在坡向上没有明显规律;3)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即正常经营管理<疏于经营管理<放弃经营管理;4)正常经营管理到放弃经营管理的橡胶林林下植物组成逐渐从演替早期物种过...  相似文献   
86.
采用路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琼海白石岭地区的植物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共736种,隶属149科471属,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约370种,隶属118科249属,包括海南特有种21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4种。分析该地区野生植被类型组成发现,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荷木(Schima superba)、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黄桐(Endospermum spp.)、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等植物作为优势种和常见种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将白石岭野生植物分为观花、观果、观树形、垂直绿化和地被5类,依据不同观赏特性、抗性适应性和用途筛选出具有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潜力的野生乡土植物,并为野生植物在该地区的保护开发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
海南岛吊罗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罗山地区有"红皮书"保护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隶属8个属分布区类型、4个种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的属占优势,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特有成分较突出,特有种隶属于3个分布类型,以华南分布为中心。吊罗山与五指山、尖峰岭的种、属相似程度高,其中与五指山的相似度最大。吊罗山珍稀濒危植物可用作园林、药用、木材、农业资源植物,多分布在低、中海拔的湿润密林或沟谷林中,对森林依赖性很强,要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霸王岭地区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种,分属于84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44属219种,表现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在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方面,该类型群落的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都有10种,总体而言都是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原则,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全缘、单叶、中型叶为主,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89.
为了进一步了解桐花树耐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桐花树叶片转录组进行测序,经de novo组装后获得73 721个Unigenes,进一步利用7个公共数据库(NR, NT,GO, COG, KEGG, SwissProt和InterPro)进行比对,注释了50 338个Unigenes。结果表明,有34 991个Unigenes参与到136条KEGG通路上,其中在花青素和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Unigenes分别有49个和176个,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桐花树应对逆境的调控过程;此外,从转录组序列中搜索到34 509个SSR位点,其中二碱基重复出现次数最多,出现频率为65.75%;从转录组的数据中预测到了2 255个转录因子,分属于58个家族。本研究结果为桐花树的基因功能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0.
海南海口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2个准则层的10个指标因子构建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并对海口城建区内的南渡江入海口主要河段、美舍河和海甸溪及其28块典型样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个指标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序为生态群落稳定性>植物适应性>植物配置层次性>乡土植物比例>植物绿视率>物种多样性>植物色彩丰富度>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植物形态>植物长势一致性;3条河道综合评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南渡江入海口主要河段>美舍河>海甸溪,分别是Ⅱ级、Ⅲ级和Ⅳ级;28块典型样地中仅2块样地属Ⅰ级,占7%,大多数属Ⅲ和Ⅳ级,各占32%和43%,景观质量等级不高,均需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