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长春地区的掰帮菜白菜为试材,研究了施肥及白菜叶位对白菜黑斑病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磷、氮(NH4+)肥均可降低白菜黑斑病的侵染和孢子产生,钾肥对提高白菜抗病力(降低病菌侵染和孢子产生)的效果好于磷、氮(NH4+)肥;好的营养状况能够显著降低白菜黑斑病的侵染及病斑扩展;病菌最先侵染老叶,随着叶位升高,白菜抗黑斑病菌侵染的能力增强,新生叶比老叶有更高的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老叶上的病斑产生孢子的能力要大大高于新叶的病斑。  相似文献   
32.
对长春地区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的病株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在病害发生前期为随机分布,后期为均匀分布;玉米灰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2/D2×[(α+1)/-X+β-1],计算出两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3.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弯孢菌叶斑病的潜育期为4-5d,持续显症时间为8d。品种与生育期对潜育期影响较小。温度是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子。影响病斑在田间产孢的首要因子是叶片内渗入水分的多少,其交介病斑表面水膜的有无。幼龄斑(7-9d)和老龄斑(约20d)均可产孢,且产孢能力无明显差异。在直射光与散射光照射下,病斑都能产孢。产孢量与病斑大小无关系。病斑大小随玉米品种而变化,病斑大小在0.9-2.75mm。  相似文献   
34.
植物病害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针对传统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EF=A-(T-T0)/(ck-ck0)和EF=1-(T*ck0)/ck0*T0的缺欠,提出适应于多循环病害的新的疫情控制效果计算公式EF=1-「(T-T0(1-ck)ck0『/」(ck-ck0)(1-TT0「。  相似文献   
35.
对玉米小斑病的重要流行环节-孢子萌发侵入、病斑潜育显症扩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叶面渗出物和花粉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面保湿时间(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大体呈一“S”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exp[-4.497exp(-0.098x)]描述。温度(x)和附着胞形成率(y)的关系呈单峰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3.371x+0.376x^2-0.004x^3)描述。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玉米对小斑病侵染的抵抗力增强。增施磷、钾肥可降低小斑病的侵染率。小斑病在玉米上的潜育期为4—6d,显症期约为7d;病斑日龄(x)与病斑长度(y)的关系呈倒“J”型曲线,两者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sin(42.645x-10.940x^2+0.950x^3)描述。  相似文献   
36.
本文报告了吉林省叉丝壳属的8个种,其中吉林省新纪录种3个,即:双盾木叉丝壳Microsphaera dipellae Yu & Lai;叶底珠叉丝壳M.securimegae Tai & Wei;费氏叉丝壳M.fresii Lv.前2个种是东北地区新记录种;同时明确了前人记载中对吉林省是否存在互有矛盾和不确切的3个种:小檗叉丝壳M.berberidis(DC.)Lv.var.berberidis;锦鸡儿叉丝壳M.caragamae Magn和粉状叉丝壳M.alphilodes Griff.Maubl.并增补了部分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37.
本文汇录了吉林省白粉菌4个属:球针壳属PhyllactiniaLev、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Kunze、叉钩丝壳属SawadaiaMiyabe、钩丝壳属UncinulaLev,共7个种。其中1个种为省内新纪录种,即细柱柳钩丝壳Uncinulasalici-gracilistylaeHomma,有1个寄主植物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8.
试论偶然性在筛选植物病害长期预测因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偶然性在筛选植物病害(及其他灾害)长期预测因子中的作用。得出结论:只要被筛选的预测因子数量足够大,就可单纯凭借偶然性找出相关系数很高的因子,而此因子与预测对象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39.
应用系统分析及定量流行学方法对烟草野火病的重要流行环节进行了初步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野火病菌只要一接触伤口 ,就完成侵入过程。野火病发病数量与接种体数量的 2 / 3次方成正比。野火病菌的侵染概率 (Y)与露温 (x)的关系为一单峰曲线 ,其回归式为Y =sin(- 2 1x +0 32x2 - 0 0 36x3 )。侵染概率 (Y)与叶表湿润时间 (t)、风速 (v)、空气相对湿度 (h)的关系 ,均为直线关系 ,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 =1 6 4+0 .19t ,Y =1.0 5 8+0 .0 46v ,Y =- 3.8481+0 .0 86 9h。在吉林省生态条件下野火病潜育期为 3~ 5d ,其逐日显症率 (Y)与显症后顺序日数 (d)的关系为“S”型曲线 ,其回归方程为Y =1/ (1+0 .414e-1.3 1d)。野火病斑日龄(d)与野火病斑面积 (S)之间的关系为一倒“J”型曲线 ,其回归方程为S =sin(6 5 3d - 0 2 0d2 +0 0 0 12 6d3 )。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率的计算问题,提出了根据降雨量(M)、持续降雨时间(H)来计算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携落率(Y)的公式;令D=1.24(M/H)~(0.182),则Y=1-EXP(-1.5M/D)。根据部分资料估计了真菌气传病害的空中浮游孢子与植物叶表附着孢子的比率(R)约为1~5:1,由此可推算因降雨对空气中浮游孢子的携落作用和对植物表面附着孢子的冲刷作用(冲刷率为W)的综合结果,使植物表面附着孢子数变为原来的(1+R·Y)(1-W)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