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为研究花椒品种"狮子头"在拉萨适应情况和栽培管理方法,在拱棚和露地、平地和垄上不同的栽培方式下计算花椒的成活率和年生长量。试验表明:"狮子头"在棚内的平地上成活率最高,棚内的生长量最大。在拉萨花椒引种中"狮子头"较适应,棚内平地上成活率和生长量都能较好得到满足,且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适度增加灌溉量。  相似文献   
12.
以西农1376和小偃22两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幼胚进行脱分化、再分化培养,分析不同胚龄的小麦离体胚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胚龄22d时,西农1376和小偃22胚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频率最高,胚龄26d胚发芽率最高,胚龄16d愈伤组织再分化率最高。在小麦离体胚组织培养中,胚龄是影响小麦胚离体培养特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人工造林树种及其配置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造林是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不同树种及其配置方式下地表植被的生长、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着生态水文功能的强弱。以长武王东沟流域8种造林树种和不同配置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进行造林地及林下地表植被调查,分层采样测定0—40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人工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并初步分析了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小区内林下草本层虽然覆盖度区别很大,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0—20cm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异性小于20—40cm土层。不同人工造林方式间土壤容重差异显著,且对20—40cm层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显著性影响。不同造林方式下草本层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与林下土壤毛管孔隙度相关性显著。草本层丰富度、多样性与0—20cm表层土壤的保水作用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相比较而言,0—40cm土壤剖面上,草地和侧柏刺槐混交林地下的土壤孔隙度和有机质等理化性质,以及相关的蓄水性和入渗性等生态水文功能要好于其他造林林种。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揭示其生态水文效应,以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定位监测小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月—2014年4月使用中子仪法对坡面4种植被覆盖类型(草地、沙棘、油松、沙棘油松混交林)下0—500cm深剖面上土壤水分进行了完整水文年的实际观测。结果表明:(1)草地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沙棘、油松、沙棘油松混交林地(p0.05)。草地小区平均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呈增加趋势,而沙棘、油松和沙棘油松混交林地表现为增加—减少—增加的倒"S"型;(2)500cm剖面上,草地和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小于沙棘和油松沙棘混交林地。4种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水分都表现出春、冬积累和恢复,夏、秋消耗的季节性规律;(3)降雨量对0—200cm的土壤水分贮量具有明显影响,200—500cm土壤贮水量较为稳定,植被类型的不同增加了土壤储水量的差异。可见,草地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变异性小;其他乔灌木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变异性大。降雨量的输入和温度的变更使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无论在剖面上还是随着时间进展具有一致性,而植被类型的影响则是在这种一致性基础上增大土壤含水量对降雨和温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学校班级教育来实现.而班级教育的好坏又取决于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是否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拉萨菊芋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菊芋4个内地引种和2个当地收集种在拉萨的表征。目的:掌握研究对象的生长习性,总结其栽培管理方案及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方法:调查研究各对象的生育期、种子大小形状色泽、分蘖数、小花数、种植密度和测量株高、主杆直径、地上部分生物产量、地下部分产量。结果表明:(1)菊芋出苗和成熟次序为品种BDEACF,即BD为早熟品种,CF为晚熟品种;(2)菊芋植物性状比较:株高DFACEB,分蘖FCDA=EB,主杆直径AFDCEB,小花数CDAFEB,种植密度(西藏以前没有对菊芋做过栽培研究,设置成统一密度)A过密、B稀疏、C稀疏、D适合、E稍显密、F过密;(3)菊芋品种地上部分产量次序为ADFCEB,其中品种A显大于EB,其余差异不显著;(4)菊芋品种地下部分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