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利用RAPD技术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GZ株、HB株、JL株及HB株与JL株杂交虫株FZ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tenella不同地理株间及同一地理株亲代与子代间均存在DNA多态性。其中不同地理株间种内变异程度较大(SI=O.6225--O.6977)。而同一地理株子代与亲代间也发生遗传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大(SI=O.9813--0.991O)。同时对本室培育的HB株与儿株的杂交虫株FZl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发现该杂交株与其亲本HB株、JL株的相似值为O.8215,O.7916,大于HB株与JL株间相似值(O.6977)。小于传代虫株间的相似值(O.9813--O.991O),且其扩增务带显示出与亲本株间的相似,且又有不同,表明试杂交虫株是1株既具有两亲本株的遗传性状,又发生了变异的虫株。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旨在克隆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相关蛋白基因CP21开放阅读框,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并对获得的融合蛋白进行鉴定。从含CP21基因的噬菌体中提取模板DNA,PCR扩增基因片段,构建pET-28a-CP21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埃希氏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用原核表达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重组蛋白多抗,对蛋白进行定位。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CP21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2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的CP21融合蛋白能与抗C.parvum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免疫荧光结果表明:CP21基因在子孢子和卵囊期均表达,且表达产物位于子孢子表膜和卵囊壁表面。CP21是一种与侵入机制有关的黏附相关蛋白。研究结果为微小隐孢子虫的免疫学诊断及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观察微小隐孢子虫表面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 pc DNA3- 15 /6 0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情况 ,用重组质粒经鼻粘膜接种 BAL B/c小鼠 ,采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细胞仪、EL ISA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其诱导的系统和粘膜免疫反应 ,并在免疫后经口接种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结果为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二免后 SI均大于 2 (P<0 .0 1) ;免疫后 ,CD+ 4 T细胞增加了 (32 .4 2± 2 .19) % (P>0 .5 ) ,CD+ 8T细胞增加了(2 6 .73± 3.33) % (P<0 .5 ) ;小肠粘膜 Ig A分泌型浆细胞数增加了 94 .3± 6 .3;血清中 Ig G和小肠液中 Ig A滴度分别提高了 0 .6 8± 0 .0 6和 0 .77± 0 .0 5 (P<0 .0 1) ;实验组小鼠排出卵囊减少了 2 .2倍 ,排卵时间缩短了4 .5 d(P<0 .5 )。研究表明重组质粒诱导机体产生多种免疫反应 ,并且产生了保护力  相似文献   
34.
2011年10月18日,对圈养18头35日龄长白仔猪进行采血。由于保定和操作不当,导致1头仔猪颈部颌下肿胀、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紧急颈部注射2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30 min后该猪临床症状缓解,送回圈舍内静卧,第2天痊愈。2011年11月23日,进行第2次采血,其中一只仔猪在采样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等应激现象,救治无效死亡。对该猪进行病理剖检  相似文献   
35.
将小球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CP15/60)编码区基因克隆及测序,并对其抗原决定簇进行分析。抽提牛源小球隐孢子虫孵囊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编码CP15/60的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DNA序列。结果,用PCR扩增获得了CP15/60的编码区基因,并测定了该基因编码区序列。与GebBank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  相似文献   
3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猪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长年流行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接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是控制PRRS的首选策略,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由于疫苗毒株存在免疫抑制等因素,预防效果不理想。因而,深入研究PRRSV感染和/或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学应答机理是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疫苗的必然基础。作者回顾性地综述感染PRRSV或接种PRRSV疫苗后宿主产生细胞因子的动态规律,探讨猪体防御PRRS的机制及开发新型高效疫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我国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的端粒序列,试验根据国外已报道的端粒重复序列5’-CCTAAA-3’设计寡聚核苷酸探针(CCTAAA)5,并用地高辛标记,C.parvum基因组DNA经Bal31-HindⅢ酶切后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首次对子孢子和卵囊时期C.parvum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parvum基因组DNA与探针(CCTAAA)5杂交,获得了较好的杂交条带,随着Bal31-HindⅢ酶切时间的延长,杂交信号逐渐减弱,说明C.parvum端粒序列定位在染色体的末端,与国外报道的C.parvum端粒序列一致,为5’-CCTAAA-3’;检测C.parvum端粒酶活性时发现,子孢子时期端粒酶具有活性,卵囊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38.
应用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 (包封率 58%)给绵羊单剂量皮下注射 ( 0 .3m g/ kg)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RP- HPLC)测定了该药在绵羊体内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以及组织中的药物残留量。利用 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 ,结果表明 ,该药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为 :C =3.116 4( e- 0 .0 192 t- e- 1.5 15 5 t)。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达峰时间 ( Tmax)为 ( 2 .8112± 0 .74 92 ) d,峰浓度 ( Cmax)为 ( 2 .874 2±0 .8716 ) mg/ L,生物半衰期 ( t1/2β)为 ( 36 .386 1± 3.0 385) d,曲线下面积 ( AU C)为 ( 14 3.5530± 4 7.2 354 )μg·m L- 1· d- 1。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 ( 3mg/ kg)相比 ,达峰浓度时间提前了 1.4 6 47d,半衰期延长了 16 .2 0 97d。碘醚柳胺在绵羊组织中的残留量 ,2 8d时肝脏中为 ( 2 3.0 331± 3.2 0 4 8) μg/ g。肾脏、肌肉和胆汁中一直检测不到药物。与皮下注射碘醚柳胺注射液相比 ,肝脏等富含巨噬细胞的脏器中药物含量明显增高 ,肾脏、肌肉中药物含量相对较低。本试验结果表明 ,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优于碘醚柳胺注射液。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长春地区狐狸、貉和家兔养殖场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GDH基因位点分别设计2对引物,对养殖场的120份狐狸粪便样品、60份貉粪便样品和148份家兔粪便样品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来自狐狸的粪便中检测出阳性样品44份,阳性率为36.7%,基因型均为基因亚型AI;6份貉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0.0%,基因型均为集聚体D;41份家兔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7.7%,其中4份是集聚体B,其他是集聚体A中的基因亚型AI。结果发现在长春地区貉感染贾第虫集聚体D,长春地区的狐狸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家兔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和B。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不同时间段采集猪的血液样本,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L-10、TNF-α等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猪双重免疫CSFV、PRRSV弱毒苗后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IL-12在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O.01),在CSFV高抗体PRRSV高抗体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高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0.05)}IL-10血清中水平显著低于细胞培养上清中水平(P〈0.01),在CSFV高抗体PRRSV高抗体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0浓度显著低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0.01);TNF-α在血清中水平显著低于细胞培养上清中水平(P〈0.01),在3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高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浓度(P〈0.05)。结果表明,2种疫苗特异性抗体应答高时,IL-12水平显著上调,IL-10水平显著下调,提示上调IL-12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TNF-α总体水平上升,但在血清中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