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2篇 | |
综合类 | 81篇 |
农作物 | 7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57篇 |
园艺 | 31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的创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LTP5是从小麦中分离到的一个脂质转移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TaLTP5表达载体pA25-TaLTP5转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8 (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中, 旨在选育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的小麦新种质。对转基因小麦T0~T3代植株中引入TaLTP5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PCR检测、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已转入、整合到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的基因组中, 并能稳定遗传; 荧光定量RT-PCR的分析以及全蚀病菌的接种与鉴定结果表明, 与受体小麦扬麦18相比, 这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中TaLTP5表达量显著提高, 其对全蚀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对3个转基因株系的Pm21分子标记和白粉病抗性鉴定表明, 外源TaLTP5基因的导入没有影响受体小麦对白粉病抗性, 说明这些转基因株系为兼抗全蚀病和白粉病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2.
采用植物样方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惠州的分布与危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惠州市2008年薇甘菊的入侵面积为1 847 hm2,2009年就达到了18 553 hm2,仅1 a的时间,入侵面积增加了10倍之多,入侵的县(市、区)也从4个增加到5个,入侵速度十分惊人;薇甘菊侵害的最大群落是灌木林、人工林和果树林,易在林缘、果园、溪河岸、公路和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区和城镇的绿化地生长,而且生长迅速。薇甘菊的危害特点是遇草覆盖、遇树攀援,导致被攀援的灌木、小乔木和十多米高的大树被严密覆盖,最终因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窒息死亡。可采用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生态防除、天敌防除等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3.
一、生理障碍的特征营养液栽培无论其方式如何,都是将肥料加到营养液中培育作物的栽培方法。所以在理论上存在着肥料缺乏与过剩可能性。实际上与土培相比,由肥料的过剩和不足而引起的生理障碍发生率足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完善农村机耕道网络、提高其质量,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为了全面掌握涟源机耕道建设情况,加速推进农机化进程,积极对接融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涟源市农机部门近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机耕道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重点对北部山区及中部地区8个乡镇42个村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鸡新型肠相关性淋巴组织-食管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抗体生成细胞的定位分布。研究发现,食管扁桃体的粘膜形成数目和结构与食管一致的皱襞,粘膜固有层中分布大量的淋巴组织,并存在于前胃腺;在隐窝固有层中,抗体生成细胞以IgM^+和IgA^+细胞为主,并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中,而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也有大量分布,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在皱襞固有层中,各种淋巴细胞都分布在上皮下固有层中,数量明显少于隐窝固有层中的相应阳性细胞,抗体生成细胞以IgA^+细胞为主,T淋巴细胞则以CD3和CD4为主。研究表明:食管扁桃体位置特殊,将接触到大量的外界未消化抗原,并且它具有参与粘膜免疫的组织基础和细胞基础,此研究结果对食物过敏、免疫耐受和肠道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110.
山西省奶牛乳腺炎病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忻州市、太原小店区、朔州市、山阴县、怀仁县、清徐县等奶牛养殖场及养殖户的1 500头奶牛进行乳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病料共60份,经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出9种159株细菌,其中葡萄球菌35株(22.0%),链球菌56株(35.2%),大肠杆菌34株(21 4%),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其他细菌共34株(21.4%).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占总菌数的78.6%.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常用药物氨苄青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低度敏感或不敏感,对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中度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