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34篇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直插式免耕穴播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舵轮式覆膜穴播机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垂直插入式免耕穴播机。运用四杆机构原理,设计了成穴器—鸭嘴直立接种、垂直入土和出土;采用地轮传动凸轮-连杆机构实现了鸭嘴插入土壤后的接近水平零位移运动;鸭嘴采用了定点强制开启投种。分析表明:该机成穴播种机构设计合理,穴粒数合格率较高,无空穴,成穴器不堵土,不挑膜,穴孔合理,易于覆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稻麦两茬轮作区,小麦收获时间短、水稻插秧费时费力、直播整地要求高的问题,利用反转灭茬技术和主动防拥堵技术,同时借鉴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设计了一种正反转组合式水稻宽苗带灭茬播种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防堵、深施肥、宽苗带播种、覆土和镇压功能。在稻麦两熟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反转旋耕装置能很好的灭茬,正转清草装置能有效防堵,在正反旋耕的配合作用下,种床土壤细碎,播种覆土均匀,播种深度和施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4.58%和2.40%,种肥垂直间距变异系数为4.72%;平均苗带宽度为138.4 mm,与理论设计宽度差异不显著;不同苗带宽度上种子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符合设计要求;苗带宽度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苗带两侧有效分蘖和成穗率显著高于苗带中间(P0.05);机具的通过性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水稻免耕旱直播试验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探究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省的适应性,使用2BDMM-8稻麦宽苗带灭茬播种机,在涛雒稻麦轮作两熟区和高青春季稻一熟区分别进行了免耕旱直播试验,以机械育苗插秧为对照,分析免耕旱直播对水稻株高、分蘖情况的影响,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产成本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旱直播与机械育苗插秧相比,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株高无显著差异;分蘖率分别为57%和58%,比插秧对照低6.5%和10.4%;产量分别为8 970和10 020 kg/hm2,与插秧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验证了水稻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基本可行。通过成本比较,免耕旱直播成本比插秧对照分别节约2 472和3 312元/hm2,说明免耕旱直播在山东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该研究为山东常规稻种植区免耕旱直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适合膜上播种的双环带分种分肥穴播器,并采用该播种器研制了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械;同时发明了切膜机构、整平机构和覆土机构.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覆膜穴播施肥联合作业机组工作稳定可靠,性能优良,是一款与新农艺相适应的机械化联合作业的机型.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机电控株距无级调节器调节性能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机械式株距无级调节器在玉米播种机上的工作性能,以本校设计的一种播种机电控株距无级调节器为对象,阐述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株距调节性能的分析;以排种器的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和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对株距无级调节器的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机电控株距无级调节器工作稳定、播种机前进速度为4km/h时,666.7m2株数为4 000、5 000时的合格指数分别为89.01%、90.00%;播种机前进速度为7 km/h时,666.7 m2株数为4 000、5 000时的合格指数分别为90.65%、90.11%以上数据均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玉米伸缩指夹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气力式玉米排种器播种可靠性差和机械式玉米排种器存在对高速作业适应性差、对种子外形要求严格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排种效果好的伸缩指夹式精量排种器,研究了该排种器主要结构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其排种性能的主次因素为夹持力、指夹器开启行程和排种器转速,在较优参数组合为夹持力0.87 N、指夹器开启行程16 mm、排种器转速45 r/min时其株距合格率S为95.4%、漏播率M为1.9%、重播率D为2.7%,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沃土机械化耕作对两熟区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为一周期,设计一种生态沃土机械化耕作模式(MET),周期内将翻耕、苗带旋耕、免耕、深松4种不同的耕作措施组合,对土壤进行适度耕作,并以连续免耕(CNT)和传统翻耕(CCT)为对照,研究MET对小麦玉米两熟区不同耕层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MET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结构质量,增加土壤肥力,避免土壤板结,生态效应和沃土效果显著。显著增加0~3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平均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CNT和CCT高8.2%和30.4%;有效降低0~30cm土层土壤容重,平均容重分别比CNT和CCT小0.089、0.125g/cm3;增加0~30cm土层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NT和CCT高0.36、0.61g/kg,并且各层之间有机碳含量分布较均衡,CNT只增加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CCT只增加1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MET显著增加小麦的平均单株分蘖数、有效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从而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分别比CNT和CCT增产14%和14.9%;小麦播前进行的耕作有一定的后效,对玉米产量有影响,MET与CNT通过增加玉米的有效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玉米产量,两者产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CT,分别高7.4%和3.7%。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能力,由于长期不当耕作导致的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问题,我省耕地资源面临严峻考验。针对土壤耕作问题,山东理工大学着眼于农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将建立“生态型农业机械化”和“培肥地力”作为两大重要目标,提出“生态沃土机械化耕作技术”,采用秸秆机械化还田、适度机械耕作、免耕精量播种、化肥一次性深施等生态型机械化技术和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舵轮式杠杆开启穴播器的设计分析及穴孔形状仿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插入式穴播器滚压开启机构不可靠且易出现漏播和撒种问题,设计出一种新的鸭嘴开启机构,即挡块-杠杆开启式机构.介绍舵轮式杠杆开启穴播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其机械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并用ADAMS软件进行穴孔形状的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穴孔形状受到人土成穴器人土深度、滑移率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黄河三角洲麦棉轮作体系的种植规格,研发了一种能同时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和覆膜工作的大型多功能精密棉花播种机。采用液压折叠技术,能够适应不同地块大小和不同地形;采用四杆仿形机构,实现了播深一致性的要求,且仿形量可以达到80~120mm;采用勺盘式排种器,实现精密播种,可保证空穴率小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