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05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4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11篇 |
农学 | 411篇 |
基础科学 | 467篇 |
398篇 | |
综合类 | 2734篇 |
农作物 | 250篇 |
水产渔业 | 269篇 |
畜牧兽医 | 1751篇 |
园艺 | 467篇 |
植物保护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194篇 |
2021年 | 260篇 |
2020年 | 213篇 |
2019年 | 303篇 |
2018年 | 260篇 |
2017年 | 123篇 |
2016年 | 180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382篇 |
2013年 | 281篇 |
2012年 | 324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372篇 |
2009年 | 352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88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193篇 |
2003年 | 202篇 |
2002年 | 157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1篇 |
1964年 | 4篇 |
1961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兔发情状态与受胎率和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家兔的发情状态与配种后的受胎率,以及产仔数之间的关系。以家兔阴粘膜颜色作为表观指标,将家兔的发情分为5个状态,其相应的阴粘膜颜色分别为:苍白、粉色、红色、大红、黑紫。经促排2号诱发排卵后,人工授精,相应状态下的受胎率为:29.5%、42.9%、56.8%、53.8%、25.0%;相应状态下的平均产仔数分别为:5.54、6.69、6.62、7.21、5.52。用促排3号处理后,相应状态下的受胎率为:9.0%、43.2%、53.2%、70.0%、21.7%。结果表明:无论是用促排2号,还是用促排3号处理,当阴粘膜颜色为苍白和黑紫时的受胎率或产仔数,都显著地低于或少于阴粘膜颜色为粉色、红色、大红时的受胎率(P<0.01)或产仔数(P<0.05)。说明,家兔的发情状态与配种后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密切的相关 相似文献
72.
日粮因子对家禽胚胎的发育和活力的影响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亲代种禽营养状成的好坏,对于能否向种蛋提供充足而平 衡的营养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种蛋所含营养不足,过量,或不平衡,都可能导致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73.
小尾寒羊具有常年发情、性成熟早和多胎性能的高繁殖力特性,平均每胎产羔2.6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也是我国独特的遗传资源。目前在BooroolaMerino羊、Inverdale羊和Hanna羊中已找到影响多胎性能的主基因,但国内对小尾寒羊多胎性能遗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选育和分子标记方面,也有一些以候选基因法从分子水平上对小尾寒羊多胎机制进行研究,仍没有确立控制小尾寒羊高繁特性的主效基因,本文就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小尾寒羊主效基因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本研究旨在通过克隆鸡Mx全基因序列进而进行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利用poly Ⅰ:C诱导鸡胚成纤维细胞Mx基因表达,克隆了Mx基因全长cDNA序列,将开放阅读框(ORF)连接构建于表达质粒pGEX-4t-2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Mx,转化Rosetta(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检测.表达产物检测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75 ku.说明获得了Mx基因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进行Mx基因的活性检测以及利用Mx蛋白进行抗病毒转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80.
影响奶牛乳房炎抗性性状的遗传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房炎是造成世界各国奶牛业中损失最多的一种疾病。当前严重依赖于抗生素治疗和疫苗预防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这种方法并不十分奏效,而抗乳房炎育种则是一种很重要的替代方法。作者将从动物机体、细胞/激素和分子水平对影响奶牛乳房炎抗性性状的遗传因素进行论述,只有在遗传和免疫水平上具有优良特点的性状才能在获得乳房炎抗性的遗传改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