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1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篇 |
农学 | 93篇 |
基础科学 | 63篇 |
58篇 | |
综合类 | 541篇 |
农作物 | 59篇 |
水产渔业 | 33篇 |
畜牧兽医 | 227篇 |
园艺 | 72篇 |
植物保护 | 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赖氨酸(lysine, Lys)添加水平对高精料日粮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组,分别添加0、0.05%、0.10%、0.20%和0.40%的Lys,每个组5个重复,其中0添加作为对照组,体外发酵48 h后收集发酵液用以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并采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添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发现:(1)添加Lys对12、24、36、48 h产气量以及有机物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0.05%、0.10%、0.20%添加组的甲烷产量显著高于0.40%添加组(P<0.05);(2)添加Lys显著提高了发酵液的pH(P<0.05),0.05%、0.10%、0.20%添加组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0.40%添加组(P<0.05),0.10%、0.20%添加组的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0、0.40%添加组(P<0.05);(3)MFAEI分析发现,添加0.20%的Lys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改善效果最好。本试验结果表明,高精料日粮中添加0.20%的Lys可以改善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研究饲料中精氨酸(Arg)、赖氨酸(Lys)水平及其相互作用对大菱鲆生长、体成分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本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8.48±0.16)g的大菱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素设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rg(0%、0.9%和2.0%)和Lys(0%、1.19%和2.39%),配制成9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3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Lys添加量为1.19%时,大菱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其他两种添加量组显著升高(P < 0.05),但精氨酸的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且与赖氨酸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保留率和鱼体蛋白质含量受饲料中Lys和Arg添加量的交互影响(P < 0.05),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数值最高,显著高于赖氨酸未添加组和高添加组(P < 0.05)。全鱼粗脂肪、水分、灰分和形体指标不受Arg和Lys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5)。粗脂肪和水分随Lys的添加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肝体比和脏体比均随饲料中Arg和Lys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肌肉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受饲料Arg和Lys添加量的交互作用,显著性最低值均出现在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2.39%组(P < 0.05)。以上结果表明,Arg和Lys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大菱鲆幼鱼的饲料效率、鱼体蛋白质沉积和肌肉氨基酸含量;Arg和Lys添加量分别为0.9%和1.19%时,大菱鲆有最大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与Arg相比,Lys为主要影响因素,适量添加Lys可以促进生长,而添加量过高Lys会与Arg产生拮抗作用,抑制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氨基酸沉积。 相似文献
994.
小流域山洪风险图的编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是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场所,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东南沿海中小流域经济发达,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防洪减灾研究十分重要。洪水风险图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洪水灾害等多种信息,在防洪减灾中可发挥重要参考作用。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基本理论,针对我国小流域山洪的洪水特点及地区因素,以中国浙江分水江支流前溪为例,在水文学原理基础上,分析主要致灾因子划分地理单元和计算单元,建立淹没计算、评价模型,对风险图绘制的基本原理、难点、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奶牛乳房炎制约了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乱用对人、动物、生态环境的危害越发严峻,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等功效,且安全、绿色、无残留,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泌乳功能,成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热点课题。因此,本文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奶牛乳房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96.
表面活性剂对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层,用正交实验方法分析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Ni-P-纳米碳管化学复合镀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时,所得镀层性能优于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单独使用,镀层硬度高、强度大。 相似文献
997.
不同花生品种重金属Cu、Zn、Pb、Cd、Cr富集与转运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岛市8个主栽花生品种为试材,通过相同土壤条件下大田种植和室内检测分析,对花生植株不同器官中Cu、Zn、Pb、Cd和Cr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与转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花生品种植株根系中Cu、Zn、Pb和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茎叶中Cu、Zn、Pb和Cr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籽仁中Cu、Zn、Pb、Cd和Cr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果壳中Cu、Zn和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供试的8个花生品种籽仁中Cd含量均超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花生Cd≤0.05 mg.kg-1的卫生限量标准。花生植株各器官对重金属的平均生物富集量顺序:根系和果壳为Zn〉Cu〉Cr〉Pb〉Cd,茎叶和籽仁为Zn〉Cu〉Pb〉Cr〉Cd。花生植株各器官的平均转运量系数顺序:茎叶为Pb〉Zn〉Cd〉Cr〉Cu,籽仁为Zn〉Cu〉Cd〉Pb〉Cr,果壳为Cr〉Cu〉Zn〉Pb〉Cd。A4为花生籽仁低Pb吸收富集型品种,A3为花生籽仁低Cd吸收富集型品种。 相似文献
998.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999.
目前,通过对秸秆进行化学预处理后产沼气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以酸碱作为预处理试剂最为常见,但酸碱试剂对设备腐蚀较严重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故试验选择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溶剂甲醇、丙酮进行预处理。为此,利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发酵装置,以小麦秸秆为发酵原料,通过p H值、VFA、甲烷含量、还原糖等指标分析了秸秆经不同浓度的甲醇、丙酮处理后其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3%、4%、5%的甲醇、丙酮预处理后的秸秆的累积产气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5%丙酮处理秸秆后的发酵效果最好,较对照产气量增加了81%;经5%甲醇处理组的秸秆甲烷含量达到68%。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