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江湖洲滩是我国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的繁衍场所。历史上,曾采用围垦种植及筑圩养殖等方法,改造江滩环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尚有大面积江湖洲滩未被改造,这些滩面地形复杂,冬陆夏水,芦苇杂草丛生。针对这些滩面,以往多采用化学药物灭螺,但效果难以巩固。为探索消灭这些滩地钉螺的有效方法,我们从1990年起在学习安徽经验以后,开展了“兴林灭螺”  相似文献   
12.
16种杀虫剂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对截形叶螨确实有效的药剂 ,用 16种杀虫杀螨剂 ,采用培养皿叶背喷雾法对截形叶螨实验种群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三氯杀螨醇和速扑杀的药效最高 ,而且这两种药剂在喷药后的第 3天药效已达 10 0 % ;克螨特、高效木虱净、农螨丹和螨克的药效到第 7天也能达到 99%以上。因此 ,防治截形叶螨时最好选用三氯杀螨醇和速扑杀。根据不同情况也可以选用克螨特、高效木虱净、农螨丹和螨克 ;施药时最好是往作物的叶背喷药 ,以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13.
野生泸定百合种子休眠和萌发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泸定百合属于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和园艺观赏价值极高,自然条件下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率极低,主要依靠幼芽鳞茎的形式来繁殖后代.为研究和确定云南野生泸定百合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习性,本研究设置了不同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试验,具体为在有光照(光照12 h/d)和无光照的黑暗条件下,分别设置了恒温20℃、30℃和20~30℃变温时种子的萌发试验;设置了5℃低温层积处理后种子的发芽试验,层积时间分别为7、14、21、28d和60 d;以及100mg/L赤霉素处理后,种子于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恒温20℃和20~30℃变温的黑暗条件,适宜野生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表现为萌发时间最短、发芽率达到了最高(45%);100 mg/L的GA3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加快和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而5℃的低温层积对野生泸定百合种子的萌发在萌发时间和发芽率方面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残根对2年生三七生长的影响,在盆栽和水培两种栽培模式下,按不同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并定期观测其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在盆栽处理30 d和水培条件下处理10 d,三七须根数随着三七须根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盆栽和水培条件下,不添加三七须根粉和高比例添加三七须根粉处理下,三七须根和叶片中的POD活性相对较低;盆栽三七根系中SOD活性随着三七根系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水培条件下则恰好相反。盆栽和水培条件下,分别在三七须根粉添加量大于0.5 g/kg和0.1 g/L时,三七根系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根系活力随着试验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三七采收过程中残留在土壤中的须根腐解释放的化学物质可能是导致三七自毒作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长江中下游江滩“兴林灭螺”试点区内的现场实验观察业已证实,有螺江滩毁芦造林、林间实行垦种二年后,滩面钉螺死亡率明显升高,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明显下降。根据“兴林灭螺”大项目组要求,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我们试用组织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兴林灭螺”后滩面残存钉螺的软体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6个常用玉米自交系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1/2P(P-1)]选配的120个单交种为材料,对遗传距离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及氨基酸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出的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 D~2与 F_1产量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呈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曲线关系,并且遗传距离在 D~2±S 范围内时杂种优势强、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出现的频率高。氨基酸遗传距离与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杂种优势的研究表明,两个亲本自交系间的氨基酸遗传距离较近时,可显示出 F_1玉米籽粒的氨基酸的杂种优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等色谱柱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抗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方法,测定石榴皮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结果】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5个黄酮苷类,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3)、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5),以及9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即5-羟甲基糠醛(6)、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7)、3, 3′-二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8)、roseoside (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0)、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1)、5-羟甲基呋喃-3-羧酸(12)、(1′R, 3′S, 5′R, 8′S, 2Z,4E)-dihydrophase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 (13)和没食子酸(14)。石榴皮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100μg/mL时,抑制率为51.73%)。【结论】化合物3、4、7和9~13均为首次从石榴中分离得到,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丰富了石榴的化学成分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榴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钾水平对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农艺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钾水平[0、225、450、900、1 350 kg/hm2氧化钾(K2O)]对二年生三七植株的外观形态、生物量、叶片解剖结构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的株高、冠幅、叶面积、茎粗及植株的干重在450 kg/hm2钾水平下最高,但是根冠比、根质比和叶质比差异不显著。须根数在900 kg/hm2处理下最多,主根长、块根长、块根直径和根系体积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450 kg/hm2处理下,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片厚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剪口和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450 kg/hm2钾水平下达到最大,须根的总皂苷百分含量在1 350 kg/hm2达到最大。剪口、主根和须根的单株总皂苷含量均在450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本试验条件下,450 kg/hm2的钾水平最有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补体活性。 方法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反相硅胶等色谱柱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抗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方法,测定石榴皮化学成分的抗补体活性。 结果从石榴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5个黄酮苷类,即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3)、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和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5),以及9个其他类型化合物,即5-羟甲基糠醛(6)、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7)、3, 3′-二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8)、roseoside (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0)、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 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11)、5-羟甲基呋喃-3-羧酸(12)、(1′R, 3′S, 5′R, 8′S, 2Z, 4E)-dihydrophase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 (13)和没食子酸(14)。石榴皮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100 μg/mL时,抑制率为51.73%)。 结论化合物3、4、7和9~13均为首次从石榴中分离得到,乙酸乙酯部分有抗补体活性,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丰富了石榴的化学成分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石榴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杨干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杨干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在其行为学、对寄主的选择、造成的经济损失、生物防治、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了广泛论述,为综合治理杨干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