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5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29篇 |
149篇 | |
综合类 | 286篇 |
农作物 | 63篇 |
水产渔业 | 13篇 |
畜牧兽医 | 57篇 |
园艺 | 10篇 |
植物保护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汉中市近59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汉中市1951~2009年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59年汉中市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以0.018℃/a的速度递增,1997年以后递增幅度更大。年降水量以2.96mm/a的速度递减,1990年以后递减趋势较明显。利用M-K法检验,近59年汉中市气温存在突变现象,突变点在1996年,而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突变现象。针对气候变化,结合汉中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2.
以CO39四叶期水稻苗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水稻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水稻β-1,3-葡聚糖酶基因(CO39-β-1,3-Glu),经序列测定得知该基因大小为489bp,通过Blastn搜索确定该片段位于水稻10号染色体。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O39-β-1,3-Gill与己知的水稻Gns7和大豆Glycinesoja clone Gs522194a endo-β-1,3-glucanasegene,Glycine soja clone Gs464889-Bendo—β-1,3-glucanase gene三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51.5%,47.2%和49.1%。CO39-β-1,3-Giu基因是β-1,3-葡聚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33.
34.
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确立以企业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地位,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这是自2000年国家出台《种子法》之后,中国种业发展的又一次变革。4月18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记者采访了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等相关人士,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农作物种业将进入产业升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5.
36.
37.
利用渭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23个站点1959—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和湿润指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标准化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就该地区气候变化和极端干湿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流域气温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格局,近52年呈升温趋势(0.2℃/10a,P<0.001),升温较快的区域位于子午岭林区、陇东和丘陵沟壑区一带。降水分布东南高西北少,52年来呈减少趋势(-2.2mm/10a,P>0.1),减幅较大的区域位于关中和陇东一带。②湿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由南向北干旱化加剧,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干,秦岭和关中地区最湿。③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增加,频率5次及以上的年份占48%,极大值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60年代至今气候干湿演替规律依次为湿—干—湿—干—干。 相似文献
38.
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水稻土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调查对象,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市水稻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地区水稻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28.73g/kg,高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的21.00g/kg,施肥管理和秸秆还田是维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措施;地统计分析(普通克里格)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变程132.35 m,C_0/(C_0+C_1)值为64.10%,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既受到气候、母质、地形以及土壤类型等自然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克里克插值预测图显示,西部圩田区和东北部平原区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而南部丘陵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克里克插值预测图能有效识别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性,对实施土壤养分的分区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40.
为了系统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以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为例,在GIS的支持下,运用RUSLE估算了该流域1938-2010年间18个年份的年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分析了70多年来流域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纸坊沟流域的土壤侵蚀随时间呈四次抛物线变化,侵蚀模数由1938年的7 584.39t/(km2·a)猛增到1958年的4万6 392.56 t/( km2 ·a),随后总体呈递减趋势,到2010年侵蚀模数降至5 150.80t/( km2·a).2)1938年中度以下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2.99%;1958-1978年以剧烈侵蚀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67.05%,其中1958年高达78.61%;1978-1998年侵蚀强度有所下降,微度侵蚀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达到29.27%;1999年以来,微度侵蚀面积达到3.85 km2,剧烈侵蚀面积仅占流域总面积的8.96%.经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该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沟谷陡荒坡侵蚀依然严重,是今后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