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作物生物量、根瘤生长与固氮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间作植株氮素吸收与生物固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氮吸收优势,氮吸收当量比(LERN)介于1.25~1.41之间。与单作相比,在3个磷水平上间作玉米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孕穗期分别提高30.95%、30.50%和25.59%;间作大豆的平均氮素吸收量在分枝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分别提高42.18%、32.25%和32.01%。与常规施磷水平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少50%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植株的氮素吸收量。在3个生育期,间作及施磷均显著提高了大豆根瘤数、根瘤重以及根瘤固氮酶活性,且磷肥减少50%供应时并不影响间作大豆根瘤的生长与固氮。本试验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具有氮磷养分协同高效的优势,可以减少磷肥施用。 相似文献
12.
乌牛早茶是我国古代的名茶,曾经失传数百年,1985年重新得到恢复.乌牛早茶是近年的创新名茶,因主产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而得名,是我国茶类中特早发芽的品种,该品种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发芽密度大,芽叶肥壮,茸毛中等,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好,产量尚高,是不可多得的早春绿茶.1988年,“乌牛早龙井”在杭州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正式定名为“永嘉乌牛早”.为此,位于广西龙州县的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前后引进乌牛早品种种植,2006年春开采,试制的乌牛早茶获得成功,一直以来,该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早春茶.本文就乌牛早茶在广西龙州的生长特性及发展前景进行调查,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为合理施用硒肥、开发富硒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对茶叶化学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施Na_2SeO_3能有效提高春茶和夏茶的化学品质及硒含量,且随着Na_2SeO_3施用量的增加,茶叶品质的化学成分(咖啡碱除外)及硒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整体上均在0.125 mg/kg硒浓度时效果最佳。此外,施用硒肥对春茶品质及硒含量的作用优于夏茶。[结论]合理施用硒肥对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树硒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2年盆栽试验,探讨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大豆间作根际土壤无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及作物磷吸收的差异,明确土壤无机磷组分、土壤有效磷与作物磷吸收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3种种植方式以及3个P2O5施用水平(0、50、100 mg/kg,分别记作P0、P50、P100),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2018年和2019年在P0、P50和P100水平下,间作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的籽粒产量,并显著提高玉米和大豆植株的磷素吸收量。与常规施磷水平(P100)下的单作处理相比,玉米–大豆间作在磷肥减少50%(P50)的条件下,并未降低玉米和大豆的磷吸收量与籽粒产量。3个磷水平下,间作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而降低了根际土壤总无机磷以及Fe-P、Al-P、Ca-P、O-P的含量;同时适当增施磷肥显著提高了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总无机磷及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间作促进土壤中Fe-P、Al-P、Ca-P和O-P的活化(尤其是Fe-P),是低磷胁迫下间作土壤有效磷含量与作物磷吸收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玉米–大豆间作具有节约磷肥、维持作物产量及根际土壤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