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5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分析了玉米5大杂种优势群的种子萌发期、苗期及全生育期的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玉米的抗旱性与群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划分杂种优势群时应适当考虑种质的抗旱性;玉米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胚芽长和胚芽干重关系最为密切,二者是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指示指标.玉米苗期的抗旱性代表指标是反复干旱后的成活率.筛选玉米自交系时,应注重选用胚芽长和胚芽干重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42.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玉米种子的萌发期、苗期以及全生育期调查了玉米五大杂种优势群的抗旱性表现,同时对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其它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抗旱性与群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在以后的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时应当适当考虑种质的抗旱性;玉米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胚芽长和胚芽干重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指示指标;玉米苗期的抗旱性代表指标是反复干旱后的成活率。在筛选玉米自交系时,应注重选用胚芽长和胚芽干重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43.
丙二醛(MDA)含量在玉米诱导抗病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说明:经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的玉米叶片中的MDA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1:60处理组效果最好,同时也说明了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44.
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群的S、M、R与21A及C群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6048雄性不育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株率与单株不育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6048可作为在玉米雄性不育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雄性不育细胞质资源,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利用1983~1989年秦皇岛市赤松毛虫预测预报资料,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对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以及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关联度较大的主导因子,分别建立了赤松毛虫发生面积、应防面积的GM(1,1)、GM(1,N)预测模型,及赤松毛虫越冬幼虫上(下)树始见期、始盛期的GM(1,1)和GM(1,N)模型,并利用实测数值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6.
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C、N细胞质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0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C也于7 h时达最大凋亡率,为57.3%,而Mo17-N为27.7%.[结论]在毒素"伤害"细胞致死过程中,C细胞质的细胞死亡率远高于N细胞质;在"诱导"细胞凋亡程序中,C细胞质的细胞凋亡率也远高于N细胞质的.凋亡率随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AO、EB复染与Hoechst 33258染色相比,两者细胞凋亡率接近,准确度均高,图像清晰,且费用相当,但前者可以区分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而后者不能区分.  相似文献   
47.
玉米不同优势群粘滞度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选用符合育种目标要求,且与我国常用玉米种质亲缘关系远的新种质,即选用36份新种质合成了新的相互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NRRSPⅠC0和NRRSPⅡC0,并利用细胞质量理化参数检测评价新群体,研究合成新群体与我国常用玉米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明确其利用途径。结果表明:Tan-Hz C5和NRRSP I C0细胞质粘滞度较高,其细胞质质量较好,而新优势群NRRSPⅡC0处于中等水平。试验结果:优势群的细胞质粘滞度大小顺序为Tan-Hz C5NRRSP I C0Luda(NRRSPⅡC0=Reid C2)PF C5Lancaster C2Pn6C4。表明,外来的新改良群体可在我国加以利用,并逐步改善我国玉米遗传基础狭窄的局面。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对捻穗授粉法、沾粉授粉法、喷粉授粉法及套管授粉法进行比较,其中捻穗授粉法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套管授粉法稳定性最好,平均结实率最高为89.85%。授粉过程所消耗时间最短。喷粉授粉法稳定性最差,且平均结实率也较低,为44.96%,耗时较多,二者结实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故采用套管授粉法可有效提高杂交工作效率,以获得更多杂交种子。在授粉过程中,对花粉保存也进行了研究。通过离体花粉的低温保存以及解冻方式的对比和通过采集花粉的时间以及待授粉柱头的授粉时间对比.结果表明:短期内不同的低温保存途径和解冻方式对花粉活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收集后的花粉在2min内活力最高,而柱头最佳活力期是在去雄后第三天。故此应提前3d对小麦母本去雄套袋。授粉时尽量在2min内完成。如果因天气或其他原因需要暂时保存花粉,应该在收集后立即装入液氮罐中.以确保小麦花粉的最大活力。  相似文献   
49.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HM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作用及抗病性相关酶的影响。【方法】以两对同核异质玉米自交系(B37和C103)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的致病性,从中筛选适宜诱导的有效浓度,在诱导中和接种后两个阶段分别测定防御酶活性及与抗病性相关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不同基因型与不同细胞质玉米都可以利用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诱导以增强其抗性;不同处理时期,植物抗病性相关酶活性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诱导处理均导致抗病性反应的产生,对C细胞质的预处理效果好于N细胞质,且具有浓度效应。【结论】低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后,刺激了POD、PAL酶活性提高和MDA含量下降,以此来启动玉米本身的防卫系统,因钝化作用而抑制侵染,当再接种高浓度HMC毒素培养滤液后,抗病性相关酶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使C细胞质玉米对HMC敏感性降低,从而玉米叶片呈现出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