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3篇
  20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51.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把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农业,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的社会化和商品化生产。 目前,在田间作业中,农机化水平是以机耕、机播、植保、机收、脱粒、运输、灌溉7项作业综合计算来表示的。1994年我国的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40%,农机化发展较好的10个省市已经超过60%,  相似文献   
52.
<正>1、伤根黄叶根系受伤造成的黄叶是当前黄瓜黄叶的最主要原因,这种黄叶主要是浇水施肥不当造成伤根,或浇水后遇到连阴天造成沤根所致。建议应采取喷灌结合,综合防治。喷,即叶面喷施含锌和含铁的叶面肥防止叶片衰老,促进叶片变绿。灌,即灌施生根壮苗剂或甲壳素等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53.
在近几年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我国的水稻种植产量不断提升,为农户也提供更高效益。但是,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升,病虫害防治成为主要工作,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4.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对20个名贵菊花品种进行了耐盐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mol/L NaCl胁迫下,以植株所受的盐害指数为依据,可以对名贵菊花的耐盐性进行快速、有效筛选;根据聚类结果将20份材料的耐盐性分为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个级别,其中"黄松针"耐盐极强;"紫云"、"千秀银针"等5份材料耐盐性强,"炼丹炉"等9份材料耐盐性中等,"秋水芙蓉"等3份材料耐盐性弱,"彩霞"等2份材料耐盐性极弱。  相似文献   
55.
以Zn含量较高的猪粪为原料进行了90d好氧堆肥,以采自陕西省永寿县养马庄的典型缺锌土壤为供试土样,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有机肥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了施用该有机肥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经过90d的高温好氧堆制,获得了氮磷钾丰富的堆肥产品,且堆肥中未检测出Ni、Cd、Cr、Pb、Hg和As等有害重金属,仅含Cu256.3mg.kg-1、Zn474.4mg.kg-1。与对照相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生物量和产量逐渐增加,并在肥土比10%时达到最高,大豆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06.7%,大豆根系重量提高了94.2%,大豆茎叶(含荚壳)提高了94.0%;大豆籽粒中Zn含量则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40%时籽粒Zn含量高达49.33mg.kg-1;施用堆肥后,土壤EC、Zn和Cu全量、Zn和Cu有效量均随着堆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pH则随着堆肥比例的增加,从8.46逐渐降低到7.44。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积累指数评价法表明,当茬堆肥施用量不超过5%时,不会对该缺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研究显示,适量施用该堆肥能显著促进大豆的茎叶和根系生长,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中的Zn含量。对于供试缺锌土壤,施用该富锌有机肥可以明显补充土壤锌。  相似文献   
56.
目的: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犬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患椎间盘症犬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公42例,母48例)。平均年龄34.62±9.85月。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VB1、VB2、2%普鲁卡因、氨苄西林、地塞米松封闭治疗;对照组90例(公43例,母47例),平均年龄36.02±10.02月。采用VB1、VB2、2%普鲁卡因、氨苄西林、地塞米松封闭治疗。每日1次,共7d,第8d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0%,总有效率94%,平均疼痛缓解时间3.24±1.22d;对照组犬治愈率59%,总有效率76%,平均疼痛缓解时间5.62±2.42d(P=7.81)。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犬的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7.
管角螺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及保育卵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管角螺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以及保育卵的形成,实验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方法,对管角螺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核行为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管角螺的成熟未受精卵呈卵圆形,平均卵径(0.33±0.03)m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为(26±2)°C条件下,1 h精子入卵,2~3 h受精卵先后排出第1、第2极体,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熟分裂,6 h雌、雄性原核形成,靠近融合,第一次卵裂形成2细胞,12~24 h时2细胞继续分裂生成4细胞。研究表明,管角螺受精卵在成熟分裂和卵裂过程中表现出发育的不同步性,同个卵荚内多个发育阶段共存,受精率为43.14%,而受精卵正常发育概率仅5.70%。卵荚内多数卵子不受精或者受精卵停止发育,成为营养卵(保育卵),为正常可育卵消化利用,这两种来源的保育卵比率约为3∶2。管角螺胚胎发育过程中,1~6 d内胚胎数减少明显,担轮幼虫发育率为0.48%,之后数量稳定,直至稚螺出膜。  相似文献   
58.
应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方法,用在一定浓度(0.0、0.1、0.5、1.0、5.0mg·kg-1)Cd胁迫下萌发3d的小白菜做试验材料,揭示了小白菜幼芽和幼根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对Cd胁迫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Cd处理导致幼根和幼芽1632cm-1和1030cm-1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且1632cm-1峰的波数降低,说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增高以及蛋白质二级结构保持稳定,是小白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抵御Cd毒害的重要原因。幼根FTIR谱未出现1710cm-1峰,说明分泌有机酸螯合Cd并非种子萌发初期幼根抗Cd毒机制。幼根中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强度,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增大,而幼芽中则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幼芽(主要为子叶)中的糖类转运至根部,以提高对Cd的耐受性。FTIR谱主要吸收峰强度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幼根FTIR谱中主要吸收峰的强度与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含量等指标之间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说明FTIR-ATR法可用于植物对Cd胁迫的...  相似文献   
59.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HI)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凝抑制试验是检测禽流感抗体效价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特点,被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所广泛应用。但由于试验中不规范的操作和细节注意不够,从而导致不正确的检测结果,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
农业废弃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核桃壳粉为吸附剂,通过批试验探讨了体系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Cr的化学形态变化和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最佳pH为1.0.向50 mL 50 mg·L-1的Cr(Ⅵ)溶液中加入0.5 g核桃壳粉,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可达95.39%,吸附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过程,Langmuir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对吸附热力学参数△Go、AH°和△S°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升高温度有利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在301、308和318 K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54、26.00和29.53 g·kg-1.试验结合FTIR和SEM手段,对核桃壳粉进行了分析,发现核桃壳粉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包含氧化还原的极其复杂的反应过程,核桃壳粉是具有吸附污水中铬的能力和潜在利用价值的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