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0篇
  13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微生物浊度法测定硫酸安普霉素及制剂含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抗生素检定培养基Ⅲ号为试验用培养基.将硫酸安普霉素稀释成不同浓度,寻找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的线性范围,建立测定硫酸安普霉素及其制剂含量的浊度法.硫酸安普霉素的浓度在3.6~6.0 μ/mL之间,其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09.经t检验,硫酸安普霉素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回归效果显著.所建立的浊度法平均回收率为100.73%,平均可信限率为2.94%,RSD为0.31%.  相似文献   
42.
为今后开发新型客家茶产品、恢复和发展梅州客家历史名茶奠定良好的资源和数据基础,本研究对梅州清凉山茶和锅叾茶2个系列的13个客家茶树新品系的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各品系春、夏、秋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清凉山茶系列属灌木型小叶种,发芽密度大,芽头数高达1719~2862个/m2,百芽重8.4~15.2 g;锅叾茶系列为乔木或小乔木型中小叶种,发芽密度比清凉山系列小,芽头数450~774个/m2,但芽叶较大,百芽重25.0~43.8 g。13个客家茶品系内含物都很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为夏茶>春茶、秋茶,而游离氨基酸含量春茶显著高于夏茶和秋茶,可溶性糖和咖啡碱含量在三季间的变幅均较小;2个茶系列间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大,锅叾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普遍比清凉山茶高。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玉屏风复合多糖对免疫功能损伤的调节和保护作用,以环磷酰胺80 mg/kg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的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溶血素和血清中IL-2等指标,观察不同剂量玉屏风复合多糖(100,200,400 mg/kg)对小鼠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血清溶血素和血清IL-2的影响。结果发现,玉屏风多糖能使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升高,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值;玉屏风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生成,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分泌减少;玉屏风复合多糖能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的小鼠血清的IL-2水平,尤其以中、低剂量组效果较好。结果证实,玉屏风多糖能对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功能,对小鼠的脾脏功能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粗茎鳞毛蕨萃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粗茎鳞毛蕨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并测定各相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3±2.64)mg/g、(98.46±1.73)mg/g。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75±1.36)mm、(10.50±0.68)mm、(8.37±0.8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 mg/mL、25.00 mg/mL、25.00 mg/mL。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0.14 mg/mL、0.33 mg/mL、0.05 mg/mL。综上所述,粗茎鳞毛蕨萃取物具有开发成为天然抑菌剂及抗氧化剂的潜力,本研究将为粗茎鳞毛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百色靖西市田七种植基地田七植株进行田间采样分析,初步掌握了田七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田七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息息相关,相互作用,在生产上要注意地上部分的养护,以提高其经济产量;田七叶面积在调查中随着田七的生长而不断增加;田七茎粗、根长、根粗都对积累生物产量有促进作用,根长随田七株高增加而变长,茎粗、根粗变化不大。全株鲜重多由根鲜重决定,茎鲜重、叶鲜重、根鲜重、全株鲜重均随株高的增加而变大;在干物质积累方面,全株干重变化与根干重变化基本一致,根干重是组成全株干重的重要部分;田七植株根、叶、茎干重在整个植株中的比例大致为7∶2∶1。  相似文献   
46.
本试验于2008年9~2009年9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选用西门塔尔牛在典型草原上进行放牧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试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旨在不同饲养方式,即全年自由放牧与夏季放牧+冬季舍饲制度对家畜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舍饲对家畜减少掉膘有良好效果,冬季舍饲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家畜体重变化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家畜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少掉膘约212g/d,到次年秋季试验组成年家畜日平均增重高于对照组44g/d,而试验组小犊牛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34g/d。  相似文献   
47.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唑吡旦的方法。饲料中的唑吡旦经1%三氯乙酸提取,离心后经混合型阳离子交换MCX柱净化,氮气吹干,流动相溶解,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1~10.0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1.0000;在1.0~100mg/kg添加浓度范围内,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8.5%~87.4%,相对标准偏差为3.0%~6.5%,定量限为1.0mg/kg。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饲料中唑吡旦的测定。  相似文献   
48.
对高香乌龙茶新品种鸿雁12号的选育过程、多年品比和区试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结果表明:鸿雁12号属灌木型,中叶早芽,无性系新品种,其生长势强,产量高,品比试验3年平均产量比对照福建水仙增产41.3%,在4个省份区试点产量表现均较好,分别比对照种黄棪增产2.22%、10.29%、29.64%和32.76%。适制高香乌龙茶和花香绿茶,品质优异。高香乌龙茶外形绿润,花香高浓持久,滋味浓滑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感官审评比福建水仙高8.1分,比黄棪高2.55~4.2分;花香绿茶滋味浓爽,香气高长,汤色叶底绿明亮,香气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该品种抗寒旱和抗虫能力强,易扦插,种植成活率高,适宜广东、湖南、广西、福建等省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9.
探明广东茶园春季杂草基本情况,为茶园杂草防控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3—5月,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3个茶叶主产区31个茶园共620块样方开展茶园杂草群落调查,采用七级目测法,记录样方杂草种类及生长优势等级。调查共发现杂草313种,出现频度高于10%的杂草有126种,其中菊科杂草23种、禾本科12种、茜草科8种、蔷薇科7种、唇形科6种、蓼科5种、豆科4种,以上7个科共包含杂草65种,占据126种杂草的51.5%。出现频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83.87%)和菝葜Smilax china(80.65%)、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77.42%)、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74.19%)、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74.19%)、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74.19%)、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70.97%)、鬼针草Bidens pilosa(70.97%)、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67.74%)、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67.74%)。生长优势度前10杂草分别为小蓬草(17.42%)、鬼针草(17.19%)、鸭跖草(17.10%)、酢浆草(15.11%)、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12.58%)、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12.19%)、野茼蒿(12.06%)、阔叶丰花草Spermacoce alata(10.90%)、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10.65%)、地菍(9.81%)。粤东、粤西和粤北茶区优势杂草存在显著差别,粤东地区以鬼针草、小蓬草、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等杂草为主;粤西茶区以阔叶丰花草、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鸭跖草、假臭草等杂草为主;粤北茶区以小蓬草、空心泡Rubus rosifolius、白茅为主。调查初步探明广东主要茶区春季杂草分布状况,为各茶区杂草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不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土壤肥力含量的影响,以鸿雁12号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了不施用氨基酸菌肥作对照组(CK)和氨基酸菌肥施用量分别为75 kg·hm-2(T1)、150 kg·hm-2(T2)、225 kg·hm-2(T3)和300 kg·hm-2(T4)的处理,研究不同氨基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