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对3个污染类型区域农田氮肥污染典型研究案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讨论各类型区污染特点.结论如下:东北区、北东区、青藏区、北两区、西南区和叫川盆地区,总体上都不属于肥料污染区;西北区属潜在污染区,如不能制定合理的灌溉定额和控制大水漫灌.养分淋失将很严重;黄淮海区和江淮区,由于肥料的使用量超标比较普遍,因而已经发生轻度或中度污染;长江三角洲区、东南丘陵区和华南丘陵区,均属于高肥高水区,为重度污染区.文章最后对氮素污染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2.
为了加快谷子品质育种进程,以晋谷21号(以籽粒色泽金黄闻名)为父本、GBS(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获得杂交F_2群体籽粒,进行米色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以期找到影响米色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测定了F_2杂交群体109个单株的12个田间农艺性状,即株高、穗长、第三节间粗、第四节间粗、节间数、倒一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宽、穗下节间长、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以及脱米前单位容重、脱米后单位容重和颜色的蓝黄值b值3个米色品质相关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米色与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脱米后的单位容重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4,结果暗示,谷子脱米后单位容重越大米色越好。研究初步探索了谷子杂交群体籽粒米色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为谷子米色品质育种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3.
选取了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市绿洲区为代表,利用境内8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逐日气温实测数据,主要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0年典型绿洲生态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积温区域分布不均,差异较大;≥10℃积温呈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为主的增加趋势;近60年≥10℃积温、终日和持续日数分别在2004、1974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10℃积温存在准26年强振荡周期,在1961—1970年、1971—1999年以及21世纪以来大致呈现了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过程;≥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短周期振荡在各时段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4.
利用1961-2021年河西走廊西部7个气象站的逐日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尘暴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总结了不同类型沙尘暴的典型环流形势和特征。结果表明:1)近61年河西走廊西部不同强度的沙尘暴频次差异较大,有四分之一的沙尘暴能达到强沙尘暴的标准。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空间分布非常相似,高值中心均位于金塔县,低值中心位于马鬃山。2)单站沙尘暴与强沙尘暴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下降趋势极为显著,1986年以前和1979年以前分别为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的高发期。沙尘暴主要发生在1960-1980S,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1960-1970S,之后迅速减少。3)不同强度的沙尘暴天气一年四季都可发生,4月最多,3月次之,9月最少。季节特征明显:春季最多且强,秋季最少,但冬夏发生频率明显不同,沙尘暴夏季高于冬季,而强沙尘暴则与之相反。沙尘暴的易发时段和持续时间分别集中在12:00-22:00、0-6h,发生概率分别高达76%、93%。4)河西走廊西部典型的沙尘暴天气主要有偏西风和偏东风两种类型,其各自的环流形势、动力特征和影响区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5.
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2007~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及紫花苜蓿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分析,运用回归方程,确定了影响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开花期至测产期积温、开花期至测产期累计日照时数和返青期至测产期累计降水量,建立了紫花苜蓿产草量预报模型Y=5841.72+15.43X1-10.39X2-11.89X3,并对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36.
异常分娩的心理护理李红英,徐丽蓉,高翠南(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既有生理活动,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异常分娩的产妇,极易出现不良心理。为此,我们对288例异常分娩产妇进行了心理护理,现将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37.
正关于果园生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研究报道较多。高九思等报道,连种3年三叶草,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1.1%~1.4%。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在黄河故道沙地苹果园连续5年种毛苕子,每株苹果树施绿肥62.5 kg,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4%~0.7%。生草园亩产鲜草2 t,相当于4 t厩肥的肥力。韩明玉等研究,果园种植三叶草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8.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肠道病原菌,在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中常列榜首。沙门菌的致病性与其Ⅲ型分泌系统(T3SS)密切相关。沙门菌能够利用T3SS选择性分泌效应蛋白至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功能,完成细菌的感染和胞内定殖过程,从而逃避机体的清除作用。沙门菌T3SS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于沙门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对沙门菌T3SS的结构、组装及作用机理做一综述,以期为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开展旱区果园晚霜冻预报工作,果园内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非常关键。利用宁夏果园2012-2015年期间4-5月发生霜冻日的气温、湿度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果园不同冠层的温度及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霜冻当日温湿度呈反方向单峰曲线状,二者显著负相关。不同冠层出现最高、最低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分别同步。1.5 m高处比3 m高处更易遭受霜冻害,且A点和D点比B、C点更易遭受霜冻害。果园内不论哪个冠层,温度的变化速度一般小于湿度,且温湿度变化速度越大,越容易发生霜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温、湿度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40.
借米的故事     
李红英 《中国稻米》2021,27(4):146-148
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因粮食紧缺被迫借粮的无奈到现如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一家三代人对粮食虽有不同认知,但都感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在享受这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切,我们也一定要牢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