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封山育林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滇东南岩溶地区石质山地封山育林效果观测试验在砚山县铳卡农场试验示范基地的封山育林地进行,面积20.8hm2.依据不同立地环境所设的固定样地的观测材料,自1997年起封护3年后,石质山地的木本植物的平均高、地径、冠幅,每公顷生物量、截留量、种类,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和总盖度分别增加30.3%、17.2%、11.8%、42.2%、20.1%、5.94%、27.9%、40.7%和21.2%.土壤的养分、含水率、pH值以及紧密度也产生了变化.土壤中的吸湿水、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含水率分别增加105.0%、-8.3%、6.3%、95.3%、10.9%、12.9%和8.0%,土壤的pH值从7.25降低到6.60.植被和土壤状况的变化说明封山育林对促进石质山地植被的恢复,防止面蚀,保持水土,减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封山育林以山体中部和阴坡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2.
<正>牛的子宫扭转是指怀孕后期整个怀孕子宫、一侧子宫角围绕自己的纵轴发生扭转(旋转)并伴有子宫颈及前部阴道发生扭转。捻转部位多为子宫颈及其前后,向右比向左发病多,捻转程度多为90o~180o,个别病例可达360o。多发生在临产前或分娩开始,发病急,症状重,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导致孕畜及胎儿死亡。笔者在临床诊治奶牛子宫扭转病5例,治愈4例,1例因诊断延误而死亡。1发病原因1)由奶牛的生殖器官解剖特点造成的。怀孕后  相似文献   
53.
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对杜仲苗木生长的效果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对杜仲苗木的生长作用一般不显著, 在苗高、地径、冠幅等10 个性状中, 切根喷云大- 120 对苗高和主根发育负作用明显, 切根、喷云大-120 及其交互作用对根鲜重负作用明显, 故在杜仲育苗过程中不宜采用切根和喷云大-120 处理。  相似文献   
54.
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处理对刺槐苗木生长的效果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能够促进刺槐苗木的生长; 切根、云大-120 处理及其交互作用, 对刺槐苗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各处理中, 切根喷云大- 120 和不切根喷云大- 120 的效果较好, 其次是切根不喷云大- 120。不切根喷云大- 120 的苗高、地径、冠幅、茎叶鲜重、侧枝数、根长、根幅、根鲜重、主根发育明显的株数和根瘤等性状平均值分别比对照高77-80% 、13-89% 、29-97 % 、140-72 % 、353-33% 、24-63% 、6-23% 、105-54 % 、21-90 % 、34-78% 。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马铃薯EPFL9/StSTOMAGEN基因在气孔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从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中克隆得到气孔密度表皮模式因子StSTOMAGEN,将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对该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tSTOMAGEN主要定位于细胞间隙和细胞核,并且它在顶端未展开叶中表达最多,表达量在1 d中呈现周期性变化,长日照条件下(16 h/8 h,光/暗),在授时因子为20 h时表达量最高;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4 h后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脱落酸(ABA)和NaCl胁迫处理后,其表达水平呈现出持续降低的趋势。功能鉴定表明,过表达StSTOMAGEN基因的拟南芥(ST)相对于野生型(WT)气孔密度增大63%~83%,光合速率增大36%~42%。此外,ST植株离体叶片的水分散失速率增大24%~55%,离体叶片H2O2含量也显著升高,约为野生型的50%~100%。干旱胁迫下,ST株系的光合速率、Fv/Fm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其中光合速率降低55%~66%,Fv/Fm降低22%~50%,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11%~12%。综上结果可知,表皮模式因子StSTOMAGEN通过正调控气孔密度而降低植物的抗旱性,该结果为后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降低StSTOMAGEN基因的表达,培育抗旱节水型马铃薯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干旱及复水对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物质转运影响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了干旱胁迫、旱后复水过程中马铃薯叶片与块茎中碳水化合物、氮素同化物以及碳氮转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增强,增幅为54.9%,可溶性糖与蔗糖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84%、25%;块茎蔗糖与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5%、11.8%。复水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小,叶片SPS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块茎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下降6.25%(P<0.05),蔗糖与淀粉含量分别增加21.8%、29.8%。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49.3%,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片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29.4%、38.4%,全氮含量降低13%;块茎中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16.8%、270.9%。复水后叶片中NR与GS活性高出对照3.5%、12.1%,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全氮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块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增幅分别为24.6%、178.4%,全氮含量增加,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干旱胁迫显著阻碍了马铃薯碳水化合物与氮素同化物的合成与转运,使马铃薯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但干旱促进了氮素向块茎转运,块茎中的碳氮比下降;复水后马铃薯植株能够快速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表现为块茎中淀粉含量增多,块茎碳氮比增加。  相似文献   
57.
沙糖橘是桂林市种植面积最多的柑橘品种,近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沙糖橘扩种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市场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成活率低,生长缓慢。为解决这一种植难度,开始大力推广容器杯育苗种植技术。穗丰苗圃应用沙糖橘容器杯育苗技术已经3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比较地栽裸根苗种植,容器杯育苗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具有栽种后生长快,投产早,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8.
在粤北阳山县江英镇设计了祼地、耕地、草坡地3种类型的石漠化试验样地,现场观测降雨在上述3种样地所产生的径流量,分析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粤北石漠化地区,绝大部分的雨水下渗成为土壤水和裂隙水,其中祼地的降雨有91.36%下渗,耕地的降雨有95.85%下渗,草坡地的降雨有97.53%下渗。地表径流量祼地>耕地>草坡地,草坡地地表径流深最小,其次为耕地,最大是祼地,说明草坡地对降雨截流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9.
经1990~1994连续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在水稻上种群数量各代没有明显的代别界限,而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联系。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迁入量,迁入量越大,主害代虫量越大。褐飞虱可划分为三种气候发生型,即低温雨两重发型、偏湿多雨中发型和高温少雨轻发型。白背飞虱可划分为高湿少雨轻发型、偏温多雨重发型和低温多雨中发型。本文还论述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条件下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成虫头部脂褐质的荧光强度均随着成虫日龄增加而增加,并均呈线性关系。这一荧光强度法可用于是研究这两种昆虫成虫日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