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1篇
  2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经过10年攻关,我国专家探明了野生栗蚕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人工驯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2.
<正> 为了探索枣树生产的发展新途径,充分开发利用盐碱荒地,于l987年春至l991年秋,进行了盐碱地密植栽培金丝小枣早期丰产技术研究。5年生金丝小枣,平均每公顷产鲜枣7436.25千克,实现了早期丰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3.
阐述了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及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分析了我国的大气状况,并对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4.
沙柳引种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0年由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引进沙柳,通过连续5年的扦插育苗试验表明:沙柳扦插易成活,粗壮插条扦插成活率高于细弱插条;随着扦插密度的增加,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明显减弱,扦插密度以11000株/667m2(20×20cm)较为适宜,1年生苗木平均高度226.3cm、地径13.32mm。  相似文献   
155.
群众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科所利用小叶杨与美杨和旱柳混合花粉杂交培育出的杂交种,多年营林实践证明,群众杨适应性强,在干旱、瘠薄、低洼和轻盐碱地生长比小青杨、沙兰杨加杨、北京杨表现好,是深受欢迎的树种之一。据中国林科院树干解析材料记载,群众杨高生长的最快时期在2~6年,胸径生长最快时期在2~8年,材积生长最快时期在4~10年。培育速生林的采伐利用年龄在1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分别以10个杏树品种和意大利杏梅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杏与杏之间的杂交亲和性最好,杏与意大利杏梅杂交亲和性次之,意大利杏梅与杏的杂交亲和性较差,但它们之间的杂交都能得到杂种种子。  相似文献   
157.
黑龙江省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1998-2006年气象卫星NOAA-AVHRR资料,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黑龙江省的气象资料和土地利用资料,对黑龙江省多年的植被长势状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比分析了2006年和2007年的植被长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来植被覆盖度分布规律较为明显,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季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别,比较而言,针叶林变化幅度较小,草地、耕地变化稍大,各种植被类型的生长规律与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季节分布相符。2007年黑龙江省植被长势在春季、夏季优于2006年,秋季比2006年略差。就多年总体长势而言,2007年植被长势稍差。  相似文献   
158.
以改进本地作物播种期土壤含水量和耕层地温的预报服务及提升农业生产安排决策能力为目的。利用内蒙古河套灌区1980~2011年年春季和作物播种期间气温、降水、风速、地温、土壤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 ,在土壤温湿因子诊断分析基础上,建立不同层次逐日土壤温度和逐旬相对湿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河套灌区大部地区春播期平均土壤相对湿度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均呈下降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前一旬土壤相对湿度、当旬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河套灌区气温及0 cm、5 cm和10 cm地温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影响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建立了各层土壤相对湿度预测模型84个和各层地温预测模型36个,均通过信度检验(P≤0.05);土壤相对湿度模型回代和预报检验准确率分别大于85%和80%,有的甚至超过90%;地温模型回代检验平均误差为1.9~2.3℃,2011、2012年预报检验平均误差为2.1~2.5℃。模型输出结果更能反映当地作物适宜播种期间土壤温湿匹配效果,预报精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用于干旱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和地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9.
利用东北地区35个气象站1981-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水稻生育期数据,借助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模型,模拟不同耐寒性粳稻幼穗分化期后逐日空壳率的变化,并以空壳率在80%保证率下不超过生理空壳率(7.62%)的终日作为无障碍型冷害终日(NSCI)。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粳稻NSCI大体呈纬向分布规律,随纬度增加而提前;黑龙江省耐寒性较弱、耐寒性较强和耐寒性强3种类型水稻的NSCI分别为7月14、17和22日,吉林省分别为7月18、21和25日,辽宁省分别为7月28日、8月4日和8月10日;近30a东北地区水稻NSCI年际波动较大,1981-2000年,NSCI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以年际波动为主;2001-2012年,部分地区NSCI呈现显著延迟的趋势;NSCI前后30d及实际抽穗期前后30d低温冷害发生次数和强度的对比分析表明,参考模型推算的NSCI安排水稻生产,可以有效减轻水稻孕穗-灌浆结实期低温冷害的影响,说明由模型推算的不同耐寒性水稻安全齐穗期对保障东北水稻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0.
冬枣采后浆胞病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冬枣采后贮藏期间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浆胞病进行了定性研究,通过对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确定了冬枣浆胞病为混合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别为交链孢霉菌和根菌索菌两种;同时调查不同温度对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