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9篇
园艺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落叶松绶尺蠖的天敌共有22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天敌4种;病原微生物2种。寄生性天敌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低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5.0%;在中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16.7%;在高密度区内的寄生率为21.0%。蚂蚁的捕食率为3.0%。由核型多角体病毒导致的死亡率在59.0%~75.0%,白僵菌引起的死亡率在30.0%左右。由于这些天敌的综合调控作用使落叶松绶尺蠖种群密度下降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但是,寄生性天敌昆虫作用缓慢,常常在落叶松绶尺蠖的中或低密度区内发挥作用,仅在一定水平上抑制害虫,当落叶松绶尺蠖的种群数量超过寄生性昆虫的调节能力时,主要是核型多角体病毒使该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而控制了该害虫的猖獗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七五”期间,江苏省共获得部、省以上棉花科研成果26项(包括审定项目2项),其中基础研究成果3项,应用研究成果13项,推广应用成果10项。现分别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苏棉 1 2号” (常规种 )和“苏杂 1 6” (杂交种 )为材料 ,运用统计学方法、采用数学模拟 ,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中上等肥力、留叶枝条件下 ,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密度水平下 ,皮棉单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其中“苏棉 1 2号”夺取高产的适宜密度应为 3 95万株·hm2 ,“苏杂 1 6”适宜密度为 3 2 1万株·hm2 。通径分析结果 ,构成棉花产量诸因子中 ,总有效成铃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铃重次之。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江苏省兴化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棉花盛蕾初花的6月至7月中旬总降雨量为955.2毫米,接近于常年的总降雨量,尤其是6月29日~7月11日连续7次特大暴雨,使农田汪洋一片。洪涝灾后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灾后补救措施的制定无历史资料借鉴,为探明灾后棉花的生育  相似文献   
15.
苏棉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复式杂交育成。亲本组合为86—1×(1087-2×黑山棉1号)F_1。其中1087—2系岱红岱×岱_(16)后代中选得的品  相似文献   
16.
麦后移栽棉种植制度的技术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地尽其用,增加全年农田收入,采取一年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是我国种植业系统的一大特色。并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不足与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矛盾的技术保障。江苏省棉田种植制度的发展也围绕着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这一主轴,经历了一熟直播棉→麦套直播棉→麦套移栽棉→麦(油)后移栽棉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麦后移栽棉的生长发育特性,从光能利用、营养代谢、物质积累与分配等方面,探讨了麦后移栽棉的生理特性,揭示了麦后移栽棉开花结铃规律。首先提出麦后移栽棉的光能利用为“高效型”,营养代谢为“旺盛型”;生长发育为“快速型”;开花结铃呈“集中型”。该研究在南京进行,本区光温资源优于沿海棉区,表明在热量资源丰富的江苏沿江、黑下河棉区,只要栽培措施得当,麦后移栽棉的产量水平可以达到麦套移栽棉水平。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专用缓释包裹复合肥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专用缓释包裹复合肥具有养分全、配比合理,并能够根据棉花生长期间的需肥规律同步释放等优点,每公顷用2100kg作基肥一次施用,或公顷用1500kg基施,后期结合棉花长势采取根外追肥一到两次,即可满足棉花一生的养分需求,在节省施肥用工的同时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新品种--国抗2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抗 2 2 (原名 GK2 2 )是由如东县种子站、江苏省种子站、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等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转基因抗虫棉课题组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以“泗棉 3号”为受体 ,导入 Bt杀虫基因后 ,通过基因鉴定和抗虫性鉴定 ,获得转基因抗虫棉工程植株。在此基础上 ,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通过南繁加代、系统纯合 ,得到抗虫性稳定、优质丰产的新品系GK2 2 ,在江苏省通过审定 ,定名为国抗 2 2。1特征特性国抗 2 2属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 1 35~ 1 40天。株型疏朗 ,叶片中等 ,叶片和苞叶缺刻均较深 ,叶色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江苏省“高效棉业”为目标 ,剖析了麦棉连用 ,多元立体复种 ,省工节本的轻型栽培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对高效植棉的影响。提出了发展江苏省高效棉业的思路 ,即麦棉连作仍是当前高效植棉的主体种植方式 ,适宜的多元立体复种是高效植棉的有效途径 ,实现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管理是高效植棉的必由之路。并就如何探索高效植棉的新途径和相关的技术对策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