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多池差示扫描量热仪(CSC4100)分别在10 ℃、15 ℃、20 ℃、25 ℃、30 ℃、35 ℃、40 ℃温度下对驼绒藜属 3个种6个生态型驼绒藜进行呼吸速率(Rco2)和新陈代谢过程的热量散失率(Rq)测定,研究驼绒藜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殊生长速率,预测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最适生长温度值.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生长温度范围为11~32 ℃,适宜生长温度为21 ℃;华北驼绒藜(科尔沁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5~33 ℃,适宜生长温度为17 ℃;驼绒藜(宁夏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11~35 ℃,适宜生长温度为21℃;驼绒藜(新疆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8~37 ℃,适宜生长温度为25℃;驼绒藜(新疆荒漠生态型)生长温度范围为16~38 ℃,适宜生长温度为30 ℃;心叶驼绒藜生长温度范围为9~40 ℃,适宜生长温度为28 ℃.  相似文献   
72.
华北落叶松和兴安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蔡木山乡一家河牧场境内,具有26年林龄的华北落叶松和兴安杨两种不同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如下:(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木一致,即草地>林缘>林中心(除D样地),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其他各指数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林中心>林缘>草地(除D样地).(2)营造人工林也不一定会造成物种多样性的显著减少,营造人工林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与所造的树种有关.(3)从植物科、属、种β多样性指数的测度结果看,其变化规律基本是一致的,人工林中心的草本物种变化比林缘的变化大.  相似文献   
73.
为弄清雪松营养器官中树脂道的发生、发育过程及分布特点,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雪松营养器官中树脂道的发生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雪松针叶和茎初生树脂道的发生与发育过程基本相似,都属于裂生型,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胞间隙形成阶段、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雪松针叶中有2个边生的树脂道,一年生茎的树脂道分布在皮层,二年生茎的次生韧皮部中有6~10个树脂道,雪松根中未观察到树脂道结构.  相似文献   
74.
为合理开发利用半夏资源,采用石蜡切片对半夏营养器官进行了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层、皮层和中柱(五原型)3部分构成,无次生结构;珠芽和球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薄壁组织含大量淀粉粒和晶体,周木维管束数量少;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角质层较厚,气孔平列型,仅分布在叶的下表皮。叶柄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机械组织由厚角细胞组成,位于表皮下方,维管束三圈环状排列。  相似文献   
75.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手段对垂序商陆幼苗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幼苗类型为木兰型.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四原型;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构成,维管柱包括维管束、髓和髓射线3部分;子叶叶肉分化不明显,初生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为发达;幼苗过渡区维管系统属于“根—下胚轴—子叶”形式,过渡区位于下胚轴基部.  相似文献   
76.
为了明确除草型育秧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集中育秧提供有效的杂草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丙草胺四种除草剂附着于麻地膜上对稗草和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杂草防控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24~96 h内,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丙草胺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稗草和水稻种子萌发,且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水稻种子; 96h时,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下的稗草和水稻呈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抑制根和芽生长及鲜重降低;高剂量丙草胺下,稗草和水稻均死亡。在此基础上, 2018—2020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15 g a.i. hm-2、苄嘧磺隆30 g a.i. hm-2、吡嘧磺隆15 g a.i. hm-2附着麻地膜时对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除草剂附着的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比较理想,株防效达80%~90%,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在水稻安全性方面,3种除草剂附膜30d时,...  相似文献   
77.
论述了在库布齐沙漠腹地进行景观绿化工程所采取的栽植技术措施,并分析探讨了在沙漠地区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表明在沙漠地区进行景观绿化工程必须充分掌握引入种树木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制定适宜的栽植技术措施;确保正常季节栽植,避免反季节栽植;尽量做到苗木随起随栽,避免假植;合理搭配植物,确保整体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8.
【背景】恶性杂草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危害严重,有效治理手段匮乏。植物源羊脂酸可高效抑制小飞蓬光合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灭生型植物源除草化合物。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是光合系统I(PSI)中重要复合体蛋白,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挖掘羊脂酸抑制小飞蓬的潜在靶标基因,为植物源羊脂酸除草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小飞蓬叶片中克隆CcLhca-J9的全长序列,并利用DNAMAN分析其核酸序列特征。在NCBI中搜索LHC的高相似度氨基酸序列,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SWISS-MODEL和ExPaSy在线预测分子量、等电点和蛋白结构。以同源建模结果作为模型,采用AutoDock 4.2软件分析羊脂酸与CcLhca-J9蛋白之间的亲和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羊脂酸和对照药剂阿魏酸及清水处理小飞蓬叶片后CcLhca-J9表达差异。【结果】成功获得小飞蓬CcLhca-J9,基因编码区全长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766 kD, 理论等电点为6.43,属于Chloroa_b-bind家族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cLhca-J9与除虫菊(GEW73959.1,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和黄花蒿(PWA35049.1,Artemisia annua)Lhca蛋白进化程度最为接近,同处于菊科这一分支,一致性超过85%,表明该基因家族保守性较强。CcLhca-J9蛋白二级结构具有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以4y28.1.O (2.80Á)为模板进行同源建模,三级结构是单分子物体,具有6个叶绿体a配体,是一个典型的捕光复合物I叶绿素a/b结合蛋白。分子对接显示,羊脂酸与CcLhca-J9蛋白的氨基酸残基Gly68、Phe67、Phe69和Arg197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了氢键和p-π的作用力。RT-qPCR结果显示,羊脂酸胁迫处理小飞蓬叶片条件下,CcLhca-J9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药后0—8 h内随时间延长表达量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对照阿魏酸和清水处理相比,羊脂酸处理抑制了CcLhca-J9的表达。【结论】CcLhca-J9具有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可能参与了羊脂酸抑制小飞蓬叶片生长过程,是具有开发除草剂潜力的抑草靶标。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植物源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多靶标协同除草效果的研究分析,为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延缓除草剂抗性的发生与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和田间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精喹禾灵、二甲四氯钠和敌草快)复配制剂的联合作用效果.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羊脂酸与精喹禾灵、二甲四氯钠和敌草快按不同比例混配后,对各供试杂草表现为加成或增效作用.羊脂酸与精喹禾灵以37.22:1或2.32:1比例混配,与二甲四氯钠以1.91:1比例混配,与敌草快以2.68:1比例混配为最佳混配比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当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以最佳复配比例混用时,混配防效均优于其对应单剂的防效.羊脂酸和3种商用除草剂多靶标协同作用,结合了4种单剂的优点,对禾本科、阔叶杂草等农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80.
通过调查CAB报道的白蚁文献,确定了白蚁文献的重点期刊,探讨了白蚁文献在不同国家期刊中及不同研究领域的分布,明确了当前国际上白蚁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