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筛选适合太湖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较好的一季稻新品种,2014年太湖县开展了9个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示范结果表明,两优3905、Y两优2号、两优628等组合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2.
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叙述了农业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接着根据需求分析确定了平台的系统结构采用"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系统"三层分布结构设计.最后描述了农业信息平台的功能框架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  相似文献   
33.
一种提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补判效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中不确定地物的补判通常利用GPS手持接收机在野外进行,这种方法常常耗财、耗时、耗力。提出利用Google Earth上部分地区具有的高分辨率影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补判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Google Earth在室内就可以对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的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可靠补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34.
<正>滦南县井离庄村,自2003年开始进行小拱棚反季节小葱——甜玉米种植,两茬效益在5500元以上。1小拱棚反季节小葱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小拱棚小葱选用高产、抗病、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沉默海岛棉GbF3’H基因及共沉默GbF3’H、GbCHI和Gb DFR基因,研究其在海岛棉抗枯萎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海岛棉抗病材料06-146为研究对象,GhCLA1基因为阳性对照,空载体为阴性对照,构建海岛棉TRV2-Gb F3’H沉默载体,协同课题组前期构建的TRV2-CHI和TRV2-DFR载体,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分别进行Gb F3’H基因单独沉默以及GbF3’H、GbCHI和Gb DFR这3种基因共沉默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分析各处理样品中基因沉默情况;设置室内接种枯萎病菌试验测定病情指数,分析各沉默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差异。【结果】q RT-PCR结果显示,海岛棉GbF3’H基因沉默后其在海岛棉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比空载体对照低,Gb F3’H、GbCHI和GbDFR这3种基因共沉默后其在海岛棉根、茎和叶中的表达量均比空载体对照低。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型<空载体对照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结合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团聚体养分特征、养分库储量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分别为耕作方式:常规旋耕(CT),深翻耕作(DT);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秸秆不还田(NS);生物炭:生物炭添加(B)、无生物炭添加(NB),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无生物炭添加时,旋耕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0~15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养分库储量,而深耕秸秆还田显著改善了>15~30 cm土层土壤团粒组成,提升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相关性分析表明,砂姜黑土中作物产量的提升更依赖于深层(>15~30 cm)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升。配施生物炭后如DT-S-B(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较CT-NS-NB(旋耕秸秆不还田无生物炭)处理尤其使>15~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增强,>2 mm粒级团聚体比例、重量平均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值分别增加165.88%、62.37%和119.81%,显著提高>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降低了<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养分固持能力,使>15~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全氮、全磷和全钾库储量分别显著提升37.41%、38.99%、41.26%和9.84%,促使2年作物周年产量平均增加22.96%,但在深耕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生物炭在短期内增产效果不显著。综上,深耕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改善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深层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稳定性,提升了土壤肥力和作物周年产量,保障了农田高效绿色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37.
大渡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功能区,及时掌握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真实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选择9个指标,同时将GIS技术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相结合,完成了大渡河中上游地区2000—2015年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梯度变化,由南向北脆弱度逐渐降低。(2)将脆弱性指数分5个等级,各等级间面积比例差异明显,表现为微度轻度潜在中度重度,轻度及以下脆弱区面积比例达到全区的80%以上,其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3)研究时期内该地区各时段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分别为2.552 1,2.541 0,2.517 0,2.494 9,其整体呈现明显好转的发展趋势。(4)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国家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同时水电资源的大量开发也对其脆弱性的加剧产生一定影响。(5)研究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结合区域实际将其分为3个治理区并分别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8.
农业机器人应用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程雪  李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74-7675
农业机器人是21世纪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之一。综述了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以及几种典型的农业机器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9.
李玉霞 《油气储运》2011,(27):20-21
牛奶体细胞通常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等组成。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量,它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一般在20万~30万个/毫升。当乳房受到外伤或者发生疾病(如乳房炎等)时,体细胞数就会迅速增加。如果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就导致产奶量下降。  相似文献   
40.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鸟兽进行了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7 074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5 746张,鉴定出隶属4目13科的18种兽类和2目6科的16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3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记录到2种国家I级和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家畜活动(牛、狗和马)和人为活动,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