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与传统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相比,基于光纤传感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具有超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高绝缘性、安全可靠等优点。针对不同光纤传感技术,为比较其在泄漏检测领域的优劣,进而指导实际应用,将基于光纤传感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分为散射式、干涉式、其他类型,详细介绍了各类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光纤的测量长度、分辨率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并对各类技术智能化、微型化、多参数实时化、高精度、高灵敏度及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随着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泄漏检测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管道的安全运行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82.
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当前能够大规模降低工业CO2排放的有效方式。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CCUS关键环节的发展现状,发现燃烧后CO2捕集技术较成熟,燃烧前捕集技术分离系统较复杂,富氧燃烧技术制氧电耗大,三者要达到工业应用均需继续降低CO2捕集成本及能耗。中国在CO2管输工艺、管输安全及管输标准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但缺乏工程验证和CO2管道技术系列标准;CO2封存项目规模较小,在回注方案、地面工艺系统及CO2泄漏监测等方面尚未到工业化推广要求;CO2在油气田开发、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利用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利用量较低,未来应从提高封存量和利用量两方面入手,降低CO2封存成本。研究结果可为CCUS工程示范和商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图3,表2,参47)  相似文献   
83.
目前,在氢能储运技术中,利用现有天然气管网以掺氢天然气的形式输送氢气最为经济,掺氢天然气输送技术受到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然而,管线钢在输氢过程中因氢与基体接触,可能发生氢脆现象,导致其力学性能发生劣化,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以天然气管道典型用钢X52、X80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气相氢环境下的原位拉伸实验和断口形貌分析研究其在实际掺氢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氢分压对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及氢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氢天然气随氢分压增大,X52、X80钢的塑性逐渐下降,氢脆程度加剧;与X80钢相比,X52钢更适用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研究成果可为未来掺氢天然气管道的设计选材与安全运行提供参考。(图14,表1,参63)  相似文献   
84.
管道适合长距离、大输量的运输,是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中连接碳源和碳汇的关键环节。但由于CO2特殊的减压特性,CO2长输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后极易产生管材持续性裂纹扩展。为此,从试验、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对CO2泄漏减压特性与裂纹扩展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不同状态方程、杂质因素、理论模型对泄漏减压特性的适应性,以及不同规模、初始条件与相态、杂质含量、泄漏方式下泄漏减压的试验成果。进而分析了不同相态、初始条件、管材、杂质含量及种类等因素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不同的CO2管道裂纹扩展理论模型及其适用范围,以及裂纹扩展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对未来亟需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CO2管道泄漏与裂纹扩展研究提供借鉴,从而促进并提升CCUS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图2,表2,参65)  相似文献   
85.
为规范、准确地比较分析通道结构对换热器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选择直线形、Z形、S形及翼形通道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s,PCHE),采用Fluent稳态模拟方法,以超临界LNG为工质,以相同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及通道长度为标准建立数值模型,分析4种通道结构在不同进口温度、质量流量及操作压力下的换热与压降性能,以及局部流动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进口温度、大流量、低压力下的通道具有更好的换热性能,Z形通道换热能力最强,S形通道压降最高,翼形通道综合换热性能最强;通道内流体单位面积换热量在拟临界点附近会产生剧烈波动与回升,沿程压降随流速和通道结构的不同呈不同形式增长。研究成果可为浮式液化天然气设施换热器选取与通道内部结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图10,表1,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