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接种链格孢菌前后抗、感黑胚病的小麦品种(各3个)小穗内与抗性反应有关的SOD、POD、PPO 3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接菌后,抗病品种SOD酶活性第2天达最大峰值;感病品种豫农9901的SOD最大值在第5天出现,豫麦57号和中育6号的SOD最大值在接菌后第4天出现,且酶活性低于抗病品种。对POD活性测定发现,在3个抗病品种中,豫优1号接菌后POD活性迅速攀升,直至第3天达最大峰值后迅速下降,国优1号和豫麦47号的POD活性均迅速升高,在接菌后1 d达最大峰值,到第3天第2次出现峰值,但没有第1次活性强。感病品种POD酶活性变化迟缓,豫麦57号在第3天POD活性最高,豫农9901和中育6号POD活性在第4天达到最大峰值,但没有抗病品种POD活性水平高。PPO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接菌后抗病品种PPO活性迅速上升,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第5天活性再次增强,但没有第1天活性强;感病品种接菌后2d变化不大,2d之后PPO活性急剧上升,并在第4天上升至最大,此后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SOD、POD、PPO 3种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铜-2-巯基苯并噻唑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合成的一种新型有机铜杀菌剂。为了明确其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茵效果,为将来的田间使用提供参考资料,我们采用室内平板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11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其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佳,EC50为19.386mg/L;对黄瓜灰霉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抑制效果次之,EC50分别为30.703mg/L、44.301mg/L和45.380mg/L。对小麦纹枯病菌基本没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93.
为监测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变化,2019—2020年自河南省安阳、濮阳和鹤壁等17个市129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茎基腐病病株样品并分离病原菌,对所有分离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ITS和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于室内对优势病原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892株镰孢菌Fusarium分离物,所得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F. pseudograminearum共851株,所占比例为95.41%,为优势种;禾谷镰孢F. graminearum共16株,所占比例为1.79%。除信阳市外,其他16个市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不同假禾谷镰孢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但多数为强致病力菌株。  相似文献   
94.
棉花不同抗性品种根际真菌对枯萎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春播或夏播,棉花抗病品种根际真菌区系中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具有抑制作用或较强抑制作用的种数和比例均高于感病品种。与感病品种各生育期相比,抗病品种根际真菌优势种对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也较强。抗、感品种的这种差异在2~3叶期和6~7叶期更为明显,现蕾后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5.
蔬菜诱导抗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
97.
棉花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其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7个不同抗黄萎病性能的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和测定,结果发现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能刺激病菌生长。感病品种分泌物中氨基酸含量和种类较多,而且苯丙氨酸、脯氨酸等仅出现在感病品种的分泌物中;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物质含量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9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其致病力分化研究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纹枯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小麦纹枯病菌优势菌群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其中主要为AG-D融合群,其次还包括AG-A、AG-R、AG-E、AG-Bo融合群和立枯丝核菌(R.solani)的AG-2、AG-4及AG-5融合群等[1].  相似文献   
99.
枯萎病又名根腐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孢菌浸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是地黄上重要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各地黄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地黄根部,常使病株枯死和块根腐烂。病害发生越早,减产越重,8月中旬之前受害,可基本绝收;9月底之前受害一般减产50%-80%;10月底之前受害一般减产50%左右,重茬在块发生严重,黏土地、地势低洼积水的地块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00.
河南省几种主要禾谷类作物丝核菌的鉴定及交互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染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0)融合群,玉米和水稻丝核菌株均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A融合群,谷子和高梁丝核菌株分别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C融合群和AG-5融合群。大田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