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售方面的研究成就,并从根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物的影响、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和值物病售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作者对此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前景阐明了自已的观点。  相似文献   
62.
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鉴定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鉴定西瓜、黄瓜不同品种的抗枯萎病能力 ,结果发现 ,高抗和抗病品种在接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没有新生酶带出现或出现很少 ;感病品种在接菌后有新生酶带出现 ,感病愈重 ,新生酶带愈多  相似文献   
63.
瓜类作物诱导抗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西瓜、黄瓜对枯萎病和炭疽病的诱导抗病机制。结果发现:西瓜、黄瓜经诱导后与抗病性有关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增多。西瓜、黄瓜对枯萎病的诱导抗病机制和黄瓜对炭疽病的诱导抗病机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4.
复方适乐时拌种防治玉米病害和地下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及小区试验 ,研究了复方适乐时拌种对玉米幼苗茎枯病、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 (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 )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 :复方适乐时拌种对地下害虫的防效在 92 %以上 ;防治幼苗茎枯病(人工接菌 )效果为 76.5%~ 88.3% ,未接种区的防效达 69.3%~ 74 .5% ;对丝黑穗病的防效用人工接种方法时为 84 .3%~ 90 .2 % ,而对未接种区的防效达 97.2 %~ 1 0 0 % ,对玉米出苗及植株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Fp)是引起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但关于该病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报道很少。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Ppr)为一类核编码的RNA结合蛋白,通过结合特定的RNA序列调控靶标基因RNA的成熟过程,参与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和翻译。Ppr蛋白在植物、动物(包括人)及酵母中有一些研究报道,但在丝状真菌特别是植物病原真菌中鲜见报道。为了明确假禾谷镰孢中PPR基因家族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Blastp分析,共鉴定出8个PPR候选基因序列FpPPR1~FpPPR8,主要分布在1号、3号、4号染色体上,基本不含有内含子。理化性质与功能预测显示,Ppr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长度510~1 353 aa,分子量59.09~152.23 kDa,等电点为5.23~9.69,其中FpPpr3和FpPpr7为稳定蛋白,其他6个蛋白为不稳定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Ppr蛋白主要位于线粒体。FpPpr1、FpPpr3、FpPpr5、FpPpr6和FpPpr7的3D结构预测形成明显的超螺旋结构。在假禾谷镰孢营养阶段和侵染过程的转录组数据中分析了8个基因表达模式,通过qRT-PCR进行验证,FpPPR1FpPPR3FpPPR5在菌丝阶段高表达,FpPPR1FpPPR5在侵染后期显著下调。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假禾谷镰孢中PPRs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67.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 CCN)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liva)、黑麦(Secale cereale)等禾本科植物[1],近年来该病害在全世界发展迅速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我国,已证实该线虫在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16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发病面积约200万hm2,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已有16个市有该病害发生,发病面积达170万hm2以上[2],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8.
以小麦稳定表达的肌动蛋白(Actin)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 nae)接种后在不同抗性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几丁质酶基因Cht4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12 h后,Cht4的表达量无明显的增加,抗、感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接种36 h后,抗、感品种中的Cht4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抗性品种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叶部表达量高于根部的表达量;接种60 h后,抗、感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都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中Cht4的表达量高;接种84 h后,感病品种与接种前相比变化不明显,而抗病品种的表达量仍高于接种前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69.
普通小麦品种陕旱8675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小麦品种陕旱8675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通过对290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发现Xwmc170Xcfa20432对引物在抗亲、感亲、抗池和感池之间均有多态。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wmc170Xcfa2043与陕旱8675中抗病基因相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9.8 cM和15.0 cM,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着丝点-Xcfa2043-Xwmc170-YrSh,间隔距离分别为19.05、5.2和9.8 cM。根据作图的结果,将陕旱8675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定位于2A染色体长臂上,根据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抗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Sh。  相似文献   
70.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南省主栽及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动态,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2005-2007年间小麦纹枯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动态聚类法就50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均不同程度的感染纹枯病,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重,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2006年度发病最轻。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无免疫品种;2个品种表现高抗,占4.0%;表现中度抗病的品种有21个,占供试品种的42.0%;表现感病的有27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54.0%,其中中度感病和高度感病的品种分别为14个和13个。总体来看,河南主栽或新近选育品种(系)半数以上对纹枯病表现感病,仅有少数品种抗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