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6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以黄河三角洲30年生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翌年2月对其林内空气负离子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观测,以了解人工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空气负离子(NAI)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表明,夏季(1.04)空气质量最佳,秋春(0.92、0.70)次之,冬季(0.64)最低;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1∶00和16∶00左右,12∶00-14∶00左右出现谷值。不同模式人工林年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离子评议系数大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RF)刺槐+榆树混交林(RU)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纯林(R),其NAI浓度和CI值分别为705个/cm~3、656个/cm~3、623个/cm~3、585个/cm~3和0.93、0.84、0.78、0.7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林分因子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枝下高呈负相关;与林内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内湿度、风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旨在分析塞内卡病毒A型(Senecavirus A,SVA) CH-HNCY-2019株的基因组特性和演化,参考SVA毒株SVV-001(GenBank No.NC011349)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测序获得SVA CH-HNCY-2019株全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VA分离株CH-HNCY-2019基因组全长为7 294个核苷酸,与中国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5.9%~99%,与美国经典株SVV-001核苷酸相似性最低。CH-HNCY-2019与大多数中国2017—2018年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分支,而与中国2015—2016年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与包括2019年中国广东4个SVA分离株在内的其他国内外分离株相比,CH-HNCY-2019的VP1蛋白的722位氨基酸由L突变为Q;VP3蛋白的499位氨基酸由A突变为V,528位氨基酸由P突变为S,582位氨基酸由E突变为K。本研究成功获得1株SVA CH-HNCY-2019全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提示,SVA中国流行株具有多样性,而且在不断地演变,应加强SVA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研发以防止SVA在我国猪群中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禽腺病毒4型(FAd V-4)中国流行株在鸡肝癌上皮细胞系(LMH)中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分别利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检测FAd V-4感染LMH细胞后12、24、36、48、60、72、84、96和120 h的基因组复制和病毒粒子增殖动态。结果显示,FAd V-4中国流行株在LMH中能够很好增殖,不同时间点的病毒滴度与病毒基因组拷贝数呈正相关,病毒收获的最佳时间为感染后60 h。研究结果为防控鸡肝炎-心包积液综合征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为进一步研究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的作用机理并为热量平衡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长期生长的刺槐人工林为对象,利用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16年度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刺槐人工林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地表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基本呈现"S"型变化,且随土壤深度增加振幅减小;两层土壤热通量的月累积总量在3—8月为正值,其它月份为负值;两层的年总土壤热通量分别为-23. 85、-12. 97 MJ/m~2,占地表净辐射(720. 07 MJ/m~2)的比例分别为-3. 31%、-1. 80%,土壤均表现为热源;在日尺度、月尺度水平上,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净辐射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土壤热通量对地表净辐射的反馈存在延时效应,延时5 h的10 cm土层土壤热通量和延时9 h的20 cm土层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净辐射相关性最高。本研究得出土壤热通量与地表净辐射关系密切,这对研究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地气能量交换和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扩增鸡杆菌毒力基因gtxA全长序列,对GtxA蛋白的抗原性进行预测。将gtxA基因的部分抗原表位区所处片段克隆至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内表达。重组菌在37℃条件下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该蛋白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蛋白2种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获得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以纯化的GtxA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抗GtxA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质量为0.403μg/孔,一抗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 000,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D450≥0.28。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680份临诊鸡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地区鸡群鸡杆菌感染阳性率为19.06%(129/680)。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鸡杆菌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200 mg/L镉(3CdSO4.8H2O),从电子垃圾污染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强抗镉真菌,经ITS序列鉴定为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us.该菌株可在镉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PDA平板上生长良好,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镉的抗性可能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碱性物质有关;菌株对镉、铅、锌和铜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超过500 mg/L,菌体对9种重金属离子抗性的强弱顺序大致为:Zn2+、Cd2+>Pb2+>Cu2+>Co2+>Ni2+、Cr2+>Hg2+、Ag+.该菌株对3种难溶性的磷酸盐具有溶磷作用,溶磷能力强弱顺序为:Ca3(PO4)2(104 mg/L)>AlPO4(86 mg/L)>FePO4.4 H2 O(17 mg/L).  相似文献   
107.
土壤污染治理决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在简单介绍了各类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土壤条件等因素对确定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的影响,从环境经济角度,对土壤污染治理方法进行了效果费用分析。为进行土壤污染治理方法的优化选择,建立了一套土壤污染治理决策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8.
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对崇明陈家镇示范绿地两栖类进行调查,根据两栖类资源和生境的特点,选取了17处调查地点。共记录到泽蛙、中华蟾蜍、黑斑蛙、金线蛙等两栖类4种,共计546只,其中泽蛙329只,占总数的61%,优势明显。在不同栖息生境中浅滩观测到两栖类种类最多,4种两栖类都观测到,在林带观测到的两栖类有266只,占总数的49%,数量最多,不同生境两栖类分布差异显著。不同水域中沟浜分布的两栖类有4种,达到全部观测4种记录,同时沟浜观测到两栖类303只,占总数的55%,数量最多,两栖类分布受水域性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新城疫病毒西藏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藏病死藏鸡中分离到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经血凝抑制试验、电镜观察、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为新城疫病病毒(NDV),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病毒对鸡具有致病性;分离毒株毒力测定结果显示,MDT为120h,EID50为10-8.44、IVPI为0.5、ICPI为0.6,均符合NDV弱毒株特征。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显示:各分离株的血凝解脱时间短,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差,符合NDV弱毒株的特征。F基因的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西藏分离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与疫苗株LaSota的同源性为90%;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8同源性为81%。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各分离株的F蛋白的裂解位点氨基酸112 G-K-Q-G-R-L117,具有NDV弱毒株特征,与毒力测定结果相符。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DV西藏分离毒株遗传进化情况和生物学特性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缺氧环境下NDV生物学特性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土壤生态学及其内容的阐述,综述了烟草土壤不同生态因子对土壤环境的不同作用,以期对今后的烟草土壤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