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黑龙江省东部林区蛾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牡丹江地区周边的蛾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蛾类标本3 772只,鉴定出15科122种,以夜蛾科种类最多,卷蛾科次之,蝙蝠蛾科最少。  相似文献   
12.
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实验室条件下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空气呼吸静止代谢率(RMR)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体温均与环境温度(Ta)呈正线性回归,且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5~30℃之间6个温度条件下,东北林蛙与黑龙江林蛙雌雄个体的RMR均与Ta曲线正相关,相关性极显著(P<0.01),东北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1=176.811-0.914Ta 0.573Ta2,r=0.875,af1=2,df2=27;雌性RMR2=158.997-8.335Ta 0.667Ta2,r=0.914,df1=2,df2=27.黑龙江林蛙RMR的回归方程为雄性RMR3=296.557-12.276Ta 1.282Ta2,r=0.861,df1=2,df2=27;雌性为RMR4=256.13-5.648Ta 0.899Ta2,r=0.921,df1=2,df2=27.无论雌雄个体黑龙江林蛙RMR水平都较东北林蛙高,2种林蛙RMR的差异是与呼吸频率和体表散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听鸣声、观形影、定位观察、拍照及录像等手段对牡丹江城市山雀的冬季活动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该市城市化水平不同的各区域中山雀的数量分布现状及影响山雀分布的栖息地因子,确定了山雀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14.
黑线姬鼠贮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兵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89-2390,2398
[目的]探讨黑线姬鼠的贮食行为并研究鼠类和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在牡丹江西山及周边的庄稼地内随机选择20个样方,采用挖洞测量法研究了牡丹江城市郊区庄稼地的黑线姬鼠的贮食习性。[结果]11月和12月挖开的31个黑线姬鼠鼠洞的总贮食湿重为10.100 kg,最大贮食量为0.930 kg,最小贮食量为0.140 kg,平均每洞贮食量为0.265 kg。黑线姬鼠的贮食行为属于集中贮食。食物采自以鼠洞口为中心半径5 m的区域,取食高度为10 cm左右。洞口朝向受方向影响较少,受食物源影响较大。黑线姬鼠是杂食性鼠种,以取食农作物为主。黑线姬鼠最大食量为12.70 g,最小食量为0.91 g,平均食量为5.13 g。黑线姬鼠一年四季皆活动,春、秋季活动比较频繁。[结论]该研究为揭示啮齿动物的贮食习性和鼠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金腰燕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方法]2007~2009年的5~8月,采用逐户走访的方法对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金腰燕的巢址选择和营巢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燕巢的口径、巢高、巢宽及巢径长进行了测量。[结果]在牡丹江城市周边地区共发现完整金腰燕巢172个,其中新巢58个,旧巢112个,破巢21个,巢离地面高度一般为3.0~15.0m,其中距地面3.0m处巢最多,占巢总数的87.3%;治山林厂金腰燕巢数最多,平安村金腰燕巢数最少;金腰燕巢具有1个出口,且出口朝东的巢数量最多。[结论]金腰燕多栖息于山地村落,喜欢在有檐的建筑物上营巢,且营巢高度一般为距地面3.0m。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人为干扰活动比较大的矿区啮齿动物组成,为有关部门预防鼠害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啮齿动物研究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于2010年3~11月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夹日法结合已采集到的标本,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表明黑龙江东部矿区啮齿动物12种,隶属3目5科10属,占黑龙江省啮齿动物的40%,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83.33%);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以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种,啮齿动物在居民点的密度大于林地,符合矿区生境特点。  相似文献   
17.
应时代要求,高师动物生物学实践性教学的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展开势在必行。文章对动物生物学实施践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宏观时代背景、高师构建动物生物学实施实践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高师动物生物学实践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高师动物生物学实施实践探究讨论式教学构建的模式、高师动物生物学实施实践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体会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营巢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对繁殖的影响,2004—2011年5—6月,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喜在森林附近废旧的房舍营巢,所观察的9个巢均为开放式碗状巢,巢材主要为苔藓;巢距地高平均为(219.83±15.16) cm (149.5~278.0 cm),距最近森林距离平均为(5.96±0.90) m (2.0~11.4 m)。营巢处光照强度低,晴好天气时测定,平均为(53.4±10.1) lx (0~689.0 lx);温度较低,平均为(20.8±0.9)℃(15.3~26.4℃);湿度很大,平均为(92.8±1.3)% (85.5%~100.0%)。光照是影响白腹蓝姬鹟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89-1290,1316
2007年3月~2009年7月,利用网捕、专访周边农户、贸易调查、市场走访、标本采集等形式对牡丹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主要经济鱼类14种,占被调查鱼类的37.83%。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部分名优鱼类濒临灭绝。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食物源隐蔽度对啮齿动物贮食策略的影响,试验在牡丹江市三道林场农林生态区,采用标签标记法追踪调查释放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3种种子,分析不同隐蔽度条件下种子命运和搬运距离的差异。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对3种种子消耗率均超过92.00%,但不同种子的命运表现出较大差异。红松(37.98%)和蒙古栎(38.63%)种子被取食的比例高于毛榛(22.44%),而毛榛(76.28%)种子扩散的比例高于红松(61.42%)和蒙古栎(53.93%)。不同隐蔽度条件下,种子命运存在显著差异,原地取食种子在隐蔽度低处(7.56%)显著小于隐蔽度高处(15.69%);而搬运后取食种子比例恰好相反,隐蔽度低处(26.85%)显著高于隐蔽度高处(15.92%);搬运后取食的距离隐蔽度低处(3.36 m)也显著大于隐蔽度高处(0.79 m)。说明食物源的隐蔽度是影响啮齿动物贮藏策略的重要因素,啮齿动物更倾向于在隐蔽度高的地点取食,或将食物搬离隐蔽度低的地点后取食或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