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1990年,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人员在全省进行了马尾松选优工作,并于1992~1993年分别在宜昌和太子山营建了实生种子园和子代测定林。我们这次利用1999年太子山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和存活率数据进行了推定值计算,指数评价,作出了优树特性表。  相似文献   
62.
传统和优化施氮对春玉米产量、氨挥发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在陕西省长武县(CW)和吉林省梨树县(LS)的春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和优化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氨挥发及氮平衡的影响,以探讨春玉米氮肥优化的潜力及其对农田氨减排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传统施氮(长武N 250 kg/hm2,梨树N 300 kg/hm2)及优化施氮(N 200 kg/hm2)3个处理,分别以N0、Ncon、Nopt表示。氨挥发采用德尔格氨管法(简称DTM法)进行原位测定,通过田间气象因素的校正计算氨挥发累积量。【结果】长武和梨树点不同施氮处理下春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除对照(长武7.9 t/hm2、梨树3.8 t/hm2)外,传统和优化施氮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长武10.6 10.8 t/hm2,梨树9.5 9.6 t/hm2)。玉米氮肥利用率表现为优化施氮(44.3%44.5%)显著高于传统施氮(33.6%36.4%),其中长武点氮肥利用率提高了8.1个百分点,梨树点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7个百分点。氨挥发田间监测结果显示,基肥翻耕入土后,伴随降雨的产生,长武和梨树点均未产生氨挥发。喇叭口追肥期表施氮肥后,长武和梨树点均产生大量氨挥发(占追施尿素氮量的16%22%),减少追肥用量N 30 kg/hm2(长武点)和N 100 kg/hm2(梨树点)能显著减少氨挥发损失N 8和15 kg/hm2。土壤-春玉米系统氮平衡估算的结果显示,与长武点氮素表观矿化N 97 kg/hm2相比,梨树点仅为N 16 kg/hm2。优化施氮比传统施氮处理显著降低表观氮素盈余N 48 88 kg/hm2。长武点各施氮处理的表观氮素盈余中,约46%的氮素残留在0—1 m的土壤中,54%损失到环境中,氨挥发占总损失的15%30%;梨树点表观氮素盈余中,35%损失到环境中,其中氨挥发占总损失的54%75%,约有65%残留在0—1m的土壤中。梨树点传统施氮处理0—1 m土层的氮素残留达N 140 kg/hm2,部分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素也将面临淋洗、硝化和反硝化等损失的风险。与优化施氮相比传统施氮氮素表观损失增加了约N 30 40 kg/hm2,除氨挥发损失外,淋洗和硝化/反硝化等也是土壤-春玉米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氮素损失途径。【结论】我国春玉米主产区农民传统的氮肥用量偏高,增产效应不明显,氮肥损失风险加剧,尤其是氨挥发损失较大,氮肥的优化潜力高达20%33%,相当于可减少施氮N 50 100kg/hm2。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肉豆蔻精油提取效率,以肉豆蔻为原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精油.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12??1(mL·g-1)、提取时间3.6 h、NaCl浓度2.85%,肉豆蔻精油得率最大,为13.27%,比水蒸气蒸馏法得率提高3.42%;通过测定肉豆蔻精油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及热力学性质,表明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对肉豆蔻精油品质无影响.此外,肉豆蔻精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亚硝酸盐具有一定清除能力,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精油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长效制剂海正保护神"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诺沙星 (Enrofloxacin,乙基环丙沙星 )是第一个畜禽专用的氟喹诺酮类 (Fluroquinolones)药物 ,80年代由德国拜耳公司首先研制成功 ,我国 1 992年由广东海康兽药厂合成成功。恩诺沙星为广谱抗菌药 ,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 ,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1,2 ] ,现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 ,尤其在防治动物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嗜血杆菌、霉形体感染等疾病上取得良好效果 [3,4 ]。但由于长期广泛的使用 ,许多病原菌已对恩诺沙星产生了—定的耐药性 ,其普通注射液需多次给药方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长效缓释制剂是畜牧…  相似文献   
65.
将成年型“反刍家畜VM营养缓释丸”投服于山羊瘤胃内,经130d后,测定试验组(投药)每只羊平均掉膘2.75kg,对照组每只羊平均掉膘4.78kg,试验组比对照组少掉膘2.03kg,保膘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6.
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哈尔滨露地栽培的6个紫斑牡丹品种和平莲、红莲、玫瑰红、大漠风云、紫冠玉珠、红裙玉带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玫瑰红、大漠风云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玫瑰红峰值出现在12∶00,而大漠风云曲线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其余4个呈"双峰型"曲线,12∶00有明显"午休"现象,两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大漠风云LSP最高,LCP最低,其次为紫冠玉珠,光适应性较其它品种宽,玫瑰红LSP较低,LCP较高,具有较窄的光适应性。由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可知,红裙玉带、大漠风云耐阴性最强,但日平均光合速率及光饱和速率均介于其它品种之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是造成6种材料光合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绿化树种有神奇的千姿百态和绚丽的流光溢彩,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演绎绿色的乐章,因此,如何将设计的思路、特色与合理的树种配置与建设成本及维护管理费的紧密相连,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下,塑造出和谐、统一、生态的园林是我们园林工作者一致的追求!  相似文献   
68.
红树林作为典型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碳汇能力,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了红树林固碳功能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物种组成、温度、盐度、土壤沉积物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固碳功能和潜力的影响,并为我国红树林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共有物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 Schkuhr Riedgr.)、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四种植物叶片碳(Carbon, C)、氮(Nitrogen, N)、磷(Phosphorus, P)含量差异及其随坡度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叶片C,N含量、C/N比值种间差异显著,高寒灌丛植物叶片N,P含量,C/N,C/P,N/P比值种间差异显著;高寒灌丛乳白香青叶片C/N,C/P比值和黄花棘豆叶片C/P,N/P比值显著高于高寒草甸;随着坡度增大,两种草地类型所有植物叶片C含量和N/P比值均无显著变化趋势;高寒草甸黑褐苔草和黄花棘豆叶片N含量显著减少,C/N比值显著增大;高寒灌丛乳白香青叶片P含量显著减少,C/P比值显著增大。两种草地类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对坡度的响应差异说明了植物适应环境策略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0.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显现其重要作用,同样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热带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重要热带作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药用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胡椒(Piper nigrum L.)、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的综合运用,并介绍了结合多组学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的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的热带植物代谢生物学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