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33.
马铃薯质体表达载体构建及GFP基因在块茎中的瞬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等植物质体基因组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 根据烟草质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合成引物, PCR扩增并克隆了马铃薯质体的trnI-trnA基因片段。将测序正确的trnI基因和trnA基因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 构建成包含Prrn-gfp-aadA-TpsbA表达盒的马铃薯质体定点转化载体pBMLSIA-GFP, 酶切鉴定表明, 所构建载体符合预期设计。采用该载体对马铃薯块茎进行基因枪法转化, 结果表明, GFP基因可在质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及终止子TpsbA的调控下在马铃薯块茎中瞬时高量表达, 经基因枪轰击后马铃薯块茎在紫外投射仪下产生很强的绿色荧光, 在距离为6 cm, 压力1 100 psi轰击2枪的条件下产生的绿色荧光最强。马铃薯块茎可溶性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 GFP蛋白表达量约占总可溶性蛋白的15.4%~30.2%, 均达到了较高的表达水平。该载体对后期马铃薯质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和其他功能基因导入马铃薯质体进行性状改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滇南秋、冬作马铃薯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高产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自 1987年在马铃薯主产地曲靖、会泽、昭通、昆明、楚雄等地开始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配套栽培措施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实验证明 ,脱毒马铃薯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以其显著的增产效果 ,良好的经济效益 ,逐渐引起了各级政府对它的认识和重视 ,各地掀起了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的热潮 ,全省已累计推广面积 13万公顷 ,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一半多。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 (高寒山区 ) ,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已被证明是一种解决该地区温饱 ,脱贫致富的可行之路 (脱毒马铃薯的产量比原来当地老品种平均增长 5 0 % )。在一些适宜种植秋、冬马铃薯… 相似文献
35.
36.
马铃薯贮存中用CIPC抑芽剂戴科25号处理,观察和测量品种合作88、会—2和大西洋的抑芽效果、重量损失、发芽时间和芽长度。未处理对照块茎7~35天后发芽,而且芽粗壮,长度增加很快;抑芽剂处理的薯块17~70天后,芽眼开始见到很小的弱芽,但生长缓慢,而且芽会逐渐地干枯死亡。贮存78~165天,抑芽剂处理的薯块,重量损失2.48%~13.5%,对照重量损失15.5%。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的贮存中,应用抑芽剂处理可以长期使块茎不发芽,重量损失较小,保持新鲜和较好的质量,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置两周以上,待块茎表皮充分木栓化后再作药剂处理,处理时,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施在块茎表面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7.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显著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氮胁迫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提取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致病性分泌蛋白.以24个IRRI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构建水稻悬浮细胞系.以构建成功的感病品种LTH和抗病品种IRBL-9的水稻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泌蛋白并对活性氧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病与抗病品种在接种前12 h均出现活性氧迸发,且均出现2个峰值.比较稻瘟病菌株TH-16和CH-63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H2O2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分泌蛋白致病性强弱与H2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CH-63产生的强致病性分泌蛋白引起活性氧浓度的快速增加.TH-16产生的弱致病性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活性氧浓度则增加不明显.上述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和应答过程,阐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39.
云南马铃薯块茎病虫害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 ssp.Tuberrosum L.)是全球继水稻、玉米、小麦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统计数据,全球种植面积1930万hm^2,总产量3.07亿t。根据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年鉴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459.67万hm^2,总产量1444万t(折粮)。云南省种植面积44.45万hm^2,总产量155t(折粮)。马铃薯成为云南最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云南马铃薯生产中,产前田间马铃薯病虫害造成块茎的严重损失,产后块茎储藏的损失率达20%-25%,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