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异源动物红细胞(redbloodcell,RBC)免疫动物后,B淋巴细胞可产生抗RBC抗体,即溶血素。这种抗体在体外与免疫源性RBC温育后,在补体参与下可产生溶血反应,检测反应体系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value,OD)可以反映溶血素水平,藉以评价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机能。笔者探讨了利用鸡红细胞(chickenredbloodcell,CRBC)作为免疫源检测血清溶血素的方法,并且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v—namide,CP)诱导龟疫抑制小鼠,腹腔注射CRBC,检测其血清溶血素水平,藉以评价CRBC作为免疫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谁长得最快     
世界上约有40多万种植物,哪种植物长得最快呢? 在我国,长得快的树如柳、杨、杉、桉、木麻黄等等.泡桐长得最粗,一株泡桐幼苗,长到7年,直径就有50厘米;木麻黄长得快,每年长高3米多,只有桉树能同它媲美. 名列前茅的要算毛竹了.春天雨后,竹笋从地下露头,长势惊人,一昼夜间,长高30厘米,变了样,用快速成长的成语叫"雨后春笋".  相似文献   
13.
基于EM38电导率仪土壤水分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退耕地开展EM38电导率仪监测实验,结合土壤水分观测系统及土壤样品分析,探测土壤水分。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表观电导率([WTBX]ECa[WTBZ])具有显著相关性([WTBX]r=0.822**, P[WTBZ]<0.01),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同时,验证了表观电导率的深度响应函数,指出土壤水分可近似替代土壤电导率对土壤表观电导率的贡献,即土壤水分是决定土壤表观电导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土壤水分与土壤表观电导率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结果较可靠([WTBX]R2=0.65[WTBZ])。EM38电导率仪探测退耕地土壤水分具有可行性,探测结果可为揭示农牧交错带土壤水文过程及土壤-植被系统演化过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持,并为该地区土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三种不同演替阶段的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油蒿+本氏针茅群落)的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叶片气体交换过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土壤含水量、根系垂直分布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蒿群落演替是油蒿与草本植物竞争、生物结皮发育、土壤发育以及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等生物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油蒿群落演替的发展,群落物种数、草本层盖度和生物量、群落总盖度逐渐增加,而油蒿个体数、油蒿盖度、油蒿叶生物量以及生物土壤结皮盖度则先增加后减少,油蒿根系有向下分布的趋势,0-10cm土层逐渐以草本植物根系占优势.土壤水分是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影响油蒿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以及根系垂直分布影响油蒿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不同演替阶段油蒿群落土壤水分低值区不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0-10cm和20-40cm土壤含水量最低,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10-20cm土壤含水量最低,而油蒿+本氏针茅群落60-80cm土壤含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长期再生水灌溉后土壤孔隙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结构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定量表征长期再生水灌溉后土壤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以不同年限再生水灌溉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KYKY-28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土壤数字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定了土壤的孔隙分布特征,运用多重分形谱参数描述了土壤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探讨了土壤孔隙分布多重分形曲线对称性的意义.结果表明:多重分形谱可以定量描述土壤孔隙分布的非均质性,土壤孔隙分布的多重分形奇异谱函数α-f(α)表现为非对称连续性分布,奇异谱宽度Δα表征了土壤孔隙分布的非均质特征,大兴区北野厂灌区农田土壤孔隙分布的多重分形谱宽度Δα普遍大于石景山衙门口灌区土壤,即具有30 a再生水灌溉历史的土壤其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较50 a再生水灌溉历史的土壤孔隙分布的非均匀性大,且北野厂灌区土壤小孔隙的数目小于石景山衙门口灌区土壤小孔隙数目.多重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定量表征土壤孔隙分布非均匀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防护林工程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能力,针对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无统一教材、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更新、优化,突出重点难点问题;其次,采取研讨式、引导式及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最后,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和比例,增加对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的考核,将考核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推动了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积水条件下的染色示踪试验,对比分析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及其斑块间草地的土壤水分下渗差异。灌丛下最大下渗深度(14.67±2.08)~(37.00±2.82)cm比草地(10.00±1.00)~(32.00±1.41)cm更深,但二者间的平均入渗深度差别不大,表明当相同水量分别进入灌丛和草地土壤中时,其总的渲染范围差别不大,不同的是水分向下运移的路径。对灌丛进行地表刈割处理之后,灌丛与草地间的水分下渗差异仍然存在,这是由于灌丛通过根系网络及改变土壤渗透特性等作用促进了水分的下渗。自然组灌丛的最大下渗深度(14.67±2.08)~(19.67±3.06)cm高于刈割组灌丛(12.00±1.73)~(17.00±3.00)cm,说明保留灌丛地表部分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最深入渗深度,这是由于地表灌丛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改变了降雨达到地表时的空间分配。灌丛的优势流比大于草地的,该比值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水分在灌丛下入渗的比草地下更深,同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以均匀下渗为主,优势流下渗为辅,这与在积水条件下进行的染色示踪试验结论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该机是由北京拖拉机公司90年代初开发、研制并通过鉴定的产品,已被国家科委列入1999年“星火计划”推广产品。该机配套动力为6~gkw柴油机,自重205kg,轮距58~70cm2间可调;手把在高低方向45度,左右方向180度范围内可调节;农机具配套齐全,可进行犁耕、旋耕、铺膜、播种、喷药和短途运输作业。主要技术参数:犁耕宽16~19cm,耕深14~18cm,lh耕0.05hm2;旋耕幅60~80cm,耕深8~12cm,lh旋0.1~0.llhmZ;铺膜宽80~100cm,lh铺地0.14~0.17hmZ;播种行距25~60cm,株距10~33Cm,lh播种尺见~0.15hmZ;喷药最大扬程为20m;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北京鸭3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对照组(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试验Ⅱ组)、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Ⅲ组)、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Ⅳ组)和5×108CFU/kg丁酸梭菌+1×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Ⅴ组)。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Ⅳ、Ⅴ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Ⅴ组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 0.05)。3)试验Ⅴ组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各组之间的法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可以有效改善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蛋鸭饲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蛋鸭产业化的市场需求,蛋鸭的生产模式已经从小规模饲养向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转变。蛋鸭笼养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水体污染,还能有效地预防外来疾病的传播。本文旨在探讨当下我国蛋鸭笼养现状、蛋鸭笼养技术优势、蛋鸭笼养关键技术要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其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数字智能健康养殖模式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蛋鸭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