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了解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的流行变异情况,本试验选取相对保守的16S rRNA核苷酸序列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酚仿抽提法提取吉林株、辽宁株和黑龙江株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用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DNA,然后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BL-21菌株,经重组质粒PCR鉴定后并测序,比较其核苷酸序列。从同源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黑龙江株、辽宁株与广东株猪附红细胞体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均达到100%;吉林株与美国株猪附红细胞体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7%。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株与辽宁株猪附红细胞体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吉林株猪附红细胞体较远。结果表明,吉林株、辽宁株和黑龙江株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30年代,由于持续耕作和大风天气,使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从而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经过多年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一套成熟技术,其核心内容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3.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磷土壤上施用125 kg/hm2N和135 kg/hm2K2O基础上增施磷肥,可显著增加油菜不同部位产量,其中籽粒产量平均提高12.5%,生物量平均提高29.0%。施磷明显提高油菜地上部P素含量,有利于促进油菜K素营养累积,但对N素、K素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施磷后磷肥农学效率、磷肥表观利用率和磷肥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6 kg/kg P2O5、13.0%和40.2 kg/kg P2O5,磷肥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仅为10.9%。根据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青海甘蓝型春油菜生产中磷肥用量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4.
25.
山西省金针虫种类、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5年来对山西省金针虫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金针虫在全省范围均有分布,计有细胞金针虫(Agirotes subvittatus)、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以及林小金针虫(Limonius minutus)等4种,其中尤以前三种分布范围广,为害严重。同时对金针虫分布地的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pH值,10cm地温、金针虫所在土深及前茬或当年茬口 等理化性状进行了全面的,对每种金针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6.
山楂为我国原产特有的果树资源,杂交育种是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向,而研究品种间的杂交亲和关系对于亲本选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梨亚科S-RNase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1个山楂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每个品种得到1~2个特异性DNA条带。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并根据S-RNase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推测了山楂品种的杂交亲和关系,而且田间杂交试验验证了推测结果。本研究对于山楂杂交育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公顷分别施用纯氮0、75、150、225 kg,研究氮肥水平对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产量、养分吸收量、不同部位分配比例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磷肥、钾肥和硼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75~225 kg·hm~(-2)可显著增加春油菜地上各部位产量,其中籽粒平均增产量为1 274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7%,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增加3 116 kg·hm~(-2),平均增产率为79%。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地上部氮素累积量(P0.05),平均增加69%;在施氮水平为150~225 kg·hm~(-2)时,施氮可以显著促进春油菜磷、钾素的累积,累积量平均增加69%和239%。青杂12号成熟期氮素、磷素和钾素吸收分配均表现为:籽粒茎秆角壳,分配比例平均为74.7%、19.5%和5.8%。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青杂12号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从28.2 kg·kg~(-1)下降到15.3 kg·kg~(-1),增施氮肥后氮肥农学效率、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地力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8.2 kg·kg~(-1) N、32.8%、25.6 kg·kg~(-1) N和59.1%。根据产投比结果分析,本试验条件下青海省春油菜推荐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土壤碳库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原生高寒草甸、人工草地和农田(油菜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SOC)及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3种土壤0~40 cm土体内,S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13.13、111.61和93.54 t/hm2;LFOC含量依次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油菜地,分别为10.36、8.93和5.83 t/hm2。人工草地与高寒草甸相比,0~40 cm土壤SOC含量间差异不明显,但LFOC高16.01%;耕作20年的农田中,SOC和LFOC分别较高寒草甸低16.19%、34.71%。[结论]人工草地土壤中总SOC和LFOC则略高于高寒草甸,明显高于农田,人工草地和高寒草甸的植物-土壤系统的总固碳量明显高于农田。  相似文献   
29.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0.
北方地区袋栽银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梅 《农业与技术》2007,27(5):118-121
洪洞县堤村乡地处山西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银耳产地。笔者通过连续三年(2002~2005年)对该地银耳生产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袋栽银耳高产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