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应用PCR和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获得长度为168 bp的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和2063 bp的5'侧翼序列。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与已知几种鱼类α-淀粉酶基因外显子Ⅰ序列比对,相似度为68%~86%。将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其转录起始区域及转录起始位点( TSS);在TSS上游30 bp处有1个TATA-box,-58 bp处有CCAAT-box;在5'侧翼序列中还发现有GATA-1、OCT-1、GR、HNF-3、AP1和SP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草鱼α-淀粉酶基因5'侧翼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食性鱼类α-淀粉酶基因侧翼序列的差异、鱼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功能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鳜鱼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新辉 《水产学报》2001,25(1):43-46
从RAPD扩增的鳜鱼病毒(SCV)核酸电泳带中回收了二个片断,克隆子pUC19质粒(称为SCVE369和SCVE450),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分别为369bp和450bp与GenBank序列没有显著的同源,根据克隆序列调计两对引物P1/P2和P3/P4 ,在健康鳜鱼,病鳜以及提纯的SCV核酸中进行PCR试验,结果表明,P1/P2组引物在SCV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核酸片段,可作为鳜鱼病毒PCR诊断,检测片段为369bp.  相似文献   
93.
西江鲫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珠江鲫(Carassius auratus)遗传种质资源现状,文章以西江为例,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研究了西江8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西江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鲫群体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_(ST)=0.164,P0.001),地理距离和自身生活习性可能是导致鲫群体产生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此外,中性检验和错配分布分析表明西江鲫没有经历近期的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94.
石角水库位于广东省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和飞来峡水利枢纽之间,是北江干流第一座梯级电站河道型水库。由于水坝阻隔及其他人类涉水活动影响,库区渔业资源呈严重衰竭趋势。为了解其鱼类资源现状,采用分裂波束渔探仪EY60(120 k Hz,200 W)于2015—2016年对库区鱼类资源及种群行为特征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显示,鱼类密度、鱼类行为及垂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和2016年6月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08±0.0125)ind/m3、(0.1601±0.1123)ind/m~3和(0.0405±0.0449)ind/m~3。不同季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节(12月、3月)鱼类主要集中于库首区域,夏季(6月)库尾为高密度区域。从垂直分布来看,鱼类主要分布于4~12 m水层,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季节鱼类洄游行为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夏季鱼类主要从库首向库尾水平洄游,垂直方向为向下洄游,而冬季则相反。本研究初步探明石角水库鱼类资源分布及其行为特征,也表明声学方法在研究较大空间尺度鱼类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北江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2005-2008年在国内内陆水体鱼类资源调查中,EY60回声探测仪的使用及其效果.该探测仪利用分裂波束(Split-beam)技术,通过交叉过滤(Cross-filter)及轨迹跟踪分析(Tracking analysis),实现了对鱼类个体的自动判别及计数;另外对使用中噪声消减、渔获物调查数据的参考等进行了说明;强调回声探测仪自主品牌产品研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6.
正一、农用拖拉机常见故障(一)外观则表现为外观的表现反常,包括整个外观以及其他的外观表现,如拖拉机出现排气冒黑烟、白烟或者蓝烟的情况,驱动轮打滑以及前轮行驶中摇摆,或者出现漏油漏水等情况。(二)气味的反常,比如排气带有柴油或机油及其未完全燃烧的油气味,或者零部件如橡胶、绝缘材料产生的烧焦味。(三)声音则为其所发出的声音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的情况,如零部件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发出的敲击声,排气的过  相似文献   
97.
纪录了新疆瓜类作物由真菌Alternaria侵染所致的两类叶斑型的病害.一类鉴定为系由A.cucumerina(Ell.et Hv.)Elliott侵染引起的黑轮斑病,另一类鉴定为系由A.cucurbitae Letendre et Roum侵染引起的褐轮斑病.将两类叶斑病感染的症状及其致病原均分别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区分并给予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珠江中下游鲮早期资源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通过弶网定点周年采样和圆锥网流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西江肇庆江段对珠江中下游鲮(Cirrhina motitorella)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鲮全年有多次产卵活动,鲮鱼苗主要出现在5-9月;鲮鱼苗全长(5.5±0.4)mm,主要发育到鳔一室期至卵黄吸尽期.根据发育期和平均流速推断,鲮产卵场主要位于距离采样点170~380 km的黔江和浔江江段.鲮鱼苗占漂流性鱼苗总量的3.71%.鲮鱼苗晚上的密度显著高于早上和中午(n=29;P<0.05).鱼苗总密度与采样点离岸距离有关,靠近两岸的鱼苗总密度极显著高于河中央鱼苗总密度(n=6;P<0.01).鱼苗总密度、鲮鱼苗密度与水温、径流量、水位和浊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水温、采样时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9.
西江肇庆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6年5~7月对西江肇庆江段鱼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17日及6月1日前后该江段有苗汛发生,鱼苗密度平均值为0.83尾/m3,最大值为7.9尾/m3;鱼苗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n=26,P<0.01),夜间的密度比白天的高;鱼苗的种类在昼夜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四大家鱼鱼苗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夜间;鱼苗的分布具空间差异性,近岸的鱼苗密度高于江中央的。  相似文献   
100.
2016-2018年,于珠江干流西江桂平至肇庆6个站点开展了季节性渔获物采集和环境监测,共采集鱼类12目29科99种,单次采集10~45种,香浓威纳指数(H’)为0.90~2.93,均匀度指数(J’)为0.30~0.89,物种组成为季节和空间的周转格局。相对重要性指数表明,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主要优势种。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群落时空差异显著,夏-冬季间群落结构差异主要源于鲤(Cyprinus carpio)、鲮、广东鲂和赤眼鳟质量百分比(W%)差异;桂平与梧州、肇庆的显著差异主要源于鲮、广东鲂和银(Squalidus argentatus)的数量百分比(N%)差异,以及鲮、广东鲂、鲤、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W%差异。冗余分析分别解释了鱼类N%和W%变异的49.92%和49.61%,主要影响因子为距河口距离、水温、透明度和径流量,且鲮分布在低透明度的高温水域,广东鲂和鲢分布在下游江段,赤眼鳟分布在中上游江段,鲤分布在高透明度的低温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