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期不同施肥下潮土养分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通过河北雄县壤质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养分耗竭试验,探讨土壤自身养分生产力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土壤N、P、K、Zn、Mn、B元素对于小麦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553、3 918、5 668、6 571、6 871和7 353 kg hm-2,对玉米的支撑产量分别为2 280、4 576、6 875、8 788、9 465和9 188 kg hm-2。六种养分的土壤自身循环平衡能力在小麦上依次为N相似文献   
22.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的土地整理已从单目标的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发展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合理测算土地整理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耕地整理数量潜力基础上,结合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对耕地整理质量潜力的确定进行了探讨,并以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耕地整理数量和质量潜力的综合分区,计算得出耕地整理近期可实现利用潜力1.36万t,远期理论利用潜力4.55万t,并划分出卢龙县近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和远期耕地整理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3.
论述了冀东山地丘陵区重点小城镇发展方向,分析了地处由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类型的卢龙县自身特点,在参考有关小城镇评价基础上结合卢龙县实际情况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评价结果类与类之间的空间距离采用欧氏距离法定义,并结合各类型区综合条件最终确定:农业经济区、综合经济区、绿色经济区和工业经济区.在功能区内采用综合比较法确定出刘田各庄镇、卢龙镇、潘庄镇和石门镇为该县重点发展小城镇.山地丘陵区重点小城镇的选取对山地丘陵区小城镇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自然条件、整理经济可行程度、整理迫切度、整理接受程度等13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综合评价值。基于综合评价分值,运用平均分类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三期,结果表明,近期整理区分布在卢龙镇、石门镇、木井乡、蛤泊乡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3 936.86 hm2、中期整理区分布在刘田各庄镇、双望镇、印庄乡、陈官屯乡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2 999.24 hm2,远期整理区分布刘家营乡、下寨乡、燕河营镇、潘庄镇4个乡镇,居民点待整理面积为2 112.72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可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5.
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力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在建立田块尺度耕地生产力空间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粗糙集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河北省雄县耕地生产力及稳定性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层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力稳定性水平上,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变化.生产力方面,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波动的主控因素主要有排水条件、有机质、灌溉保证率、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升高,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出现交替现象,具体表现为:生产力相对较低区人为因素和土壤自然属性共同作用,生产力较高区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稳定性方面,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空间波动的主控因素有全氮、土体构型、盐渍化情况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水平上主控因素对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亦不相同,人为作用对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土壤自然属性因素在中等稳定程度与人为因素相当.  相似文献   
26.
将能值理论引入规划领域,来探讨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1)廊坊市在上轮规划期内的1997-2007年间,能值产出、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等指标结果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社会经济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工业化和电气化水平都有极大提高;(2)环境负载率、废弃物/总能值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反映廊坊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土地资源对廊坊发展的制约越发明显。(3)该评价方法统筹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增加生态成本核算,评价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