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棉花播种期气温变化很大,每4~5年出现周期性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超过30℃,膜下超过50℃),使刚刚出土的棉苗常常遭遇烫苗灾害.如果在高温来临之前不能及时把棉苗解放出来,就可能出现大面积棉苗烫伤、烫死现象,轻者棉苗子叶受伤,棉花发育迟缓,重者只好重播.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2.
中国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中国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性出发,在考察我国草原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草原 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重点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
无公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无公害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无公害种植业如何有效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4.
一、工业和城市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工业和城市废物是当前土壤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物通过三个途径进入土壤: 一是工业和城市污水通过灌溉直接进入土壤。二是工业排放的废气进入大气,然后再以飘尘、降尘等形式降落进入土壤。三是通过污泥、废渣、垃圾等固体废物堆放或作肥料进入土壤。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往往造成土壤比较严重的污染,最显见的事例是引灌含盐、酸、碱的工厂废水,使土壤盐化,酸化、碱化,使其生产能力下降。更严重的是某些工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在土壤中积累后,一时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通过对肃南县大河地区草原蝗虫的调查,着重讨论了该地区各种蝗虫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种类组成、分布特点、虫口密度及生态类型,以供草原蝗虫防治工作和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7.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依据,中国存在的极端二元经济结构不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因此,在解决中国相应的问题时,应借鉴刘易斯理论中合理的方面,消除限制因素,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贵州威宁灼圃联户示范牧场内不同层次农户草地畜牧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比较,认为在南方草山开发中,实行以增加投入,提高集约化程度为标志的草地畜牧业规模经营是必要且可行的。同时还讨论了实行草地畜牧业规模经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为防除稻田玉米杂草,在湖南省浏阳沙市镇进行了百农思等除草剂防除稻田玉米杂草试验.用百农思等芽前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1d按推荐剂量喷雾,每公顷喷药液900kg,施药后第20d和第40d调查各处理的除草效果.结合产量性状,按"意见集中评分模糊决策原理”的方法评价除草效果,结果表明,以施用百农思180g/hm2的防除效果最好,药后40d对稻田玉米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0.69%和98.60%;其次为百农思150g/hm2+乙草胺1200mL/hm2混用,药后40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78.62%和93.89%.百农思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其次详细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笔者针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隐患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反思总结并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最后对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