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9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培迪广亲和基因重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迪是一个爪哇型广亲和品种,通过杂交改良,已获得广亲和基因与籼稻矮秆基因、胞质不育的恢复基因、光敏核不育基因重组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较好的各类型广亲和系。  相似文献   
22.
连续回交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用常规水稻品种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在F2中出现有较高频率的育性可转换的核不育株,不同的轮回亲本,F2代不育株对低温的敏感程度不同,转换为可育的时期不同。文章对水稻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择方法,常规水稻品种在转育两用不育系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沼气干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原料的干物质浓度高而导致的进出料难、传热传质不均匀、酸中毒等问题,吴江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探索以畜禽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进行干发酵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现从厌氧发酵池的构建、原材料的预处理与接种、生产过程的管理、沼气置换及沼渣生产有机肥等方面,介绍了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白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4.
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的潜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属植物的物种资源丰富,其染色体组多倍化的潜在价值大。同源多倍体水稻在生殖发育上有其特殊性,这有助于寻找水稻遗传改良的新的研究方向。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生物学效应证实了染色体组多倍化的应用前景。基于稻属植物染色体组多倍化的研究难度和现状,提出了多倍体水稻研究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5.
中熟晚粳新品种嘉991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嘉991是由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的中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特性,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苏州等晚粳稻区作主栽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26.
李新奇 《中国种业》2019,(10):40-42
对水稻良种购种补贴项目在苏州市吴江区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与论述,并对此项目在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促进科技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野生稻高产基因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传统遗传育种方法在挖掘和利用水稻栽培品种的遗传资源方面日趋饱和,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必须考虑利用水稻野生近缘种的有利基因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定向导入远缘有利基因方面的研究日益活跃.介绍了马来西亚普通野生稻的2个高产QTLs(即yld1.1和yld2.1)的发现及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进展,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当前水稻机械化制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提出父母本混播混收机械化分选技术是现阶段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较为可行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父母本播差期调节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9.
两系杂交早稻实用早熟温敏不育系选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早熟温敏不育系和早熟呈显性或超显性的早熟实用温敏不育系的方法和技术,分析了用于选配强优杂交早稻的温敏不育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0.
普通核雄性不育性能够满足对理想不育系选育的要求,是水稻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理想遗传元件。只要能解决其不育系繁殖问题,是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通过普通核雄性不育性的可育基因质体转化,将可育基因转移到存在于细胞质中的质体基因组中,可创造普通核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繁殖出普通核雄性不育系,从而实现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利用可产生雄性不育性的基因如TA29-barnase通过质体转化,向质体基因组中转移,产生由细胞质中转基因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系,任何常规品种都能作为其保持系,转barstar可育基因系(或常规品种)作为恢复系(或父本),可同样实现三系法利用杂种优势。上述两种途径都是创造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