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玉米产量形成与源库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明  李文雄 《玉米科学》2006,14(2):067-070
研究表明,源库均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不同基因型间源库特性存在差异,而基因型的源库性状表达又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和栽培措施的调控。基因型与环境条件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因新品种应用而打破,需要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环境条件,以满足品种遗传潜力发挥的要求,即通过栽培措施调节源库关系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从而在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建立新的平衡关系。产量形成过程中,产量的提高和潜力的发挥是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调节过程,表现在源库平衡关系中,源是主导因素,库随源的变化进行调整,达到源库新的平衡。因此,源库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82.
张薇  胡尚连  李文雄 《种子》2006,25(4):30-33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灌浆期籽粒贮藏蛋白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是在籽粒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东农7742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在开花后10 d开始出现,14 d亚基全部形成.新克旱9在开花后12 d亚基开始出现,18 d亚基全部形成.新克旱9比东农7742亚基形成晚2~4 d.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积累在籽粒形成初期,积累量少,随籽粒的灌浆,谷蛋白亚基积累渐增.东农7742和新克旱9均在开花后20 d亚基积累速度加快,花后22~26d积累最快,但东农7742的亚基积累强度和积累总量明显高于新克旱9,表现出2个品种亚基动态形成和积累以明显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83.
以小麦品种东农774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的方法克隆了小麦贮藏蛋白中高分子量谷蛋白12亚基基因(HMW-GS12)的上游调控序列。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启动子片段大小为917 bp,该片段的498~922 bp序列与Thomspon报道的同一亚基对应区段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7.9%,有9个核苷酸发生了改变。推测的TATA box位于836~841 bp,有3个CAAT-like box,分别是693 bp处的CCAA;730 bp处的CAAAT和808 bp处的CCAT。另外,在684 bp存在E-box(TGCAAAG),还有2个E-like box,分别是608 bp处的TGCAAAC和510 bp处的TGCAAAA。认为该元件可能与转录速率和胚乳特异性的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84.
高温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高温破坏了马铃薯正常的代谢作用,降低了抗病毒的能力。马铃薯原产南美高山地带,由于这些地区海拔高.温度较低(马铃薯分布集中的位于中安堤斯山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山地,海拔3.700m—4.200m,年最高平均温度只有19℃),因此,形成马铃薯喜冷凉气候的特性,尤其是块茎形成期间,要求较低的温  相似文献   
85.
春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各异的3个春小麦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由开花14d开始逐渐减少,成熟期达最低值,品种间的差异仅表现在14d和20d两个时期;淀粉积累动态与可溶性糖变化规律相反,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显著;蛋白质积累动态年际间略有差异,总的趋势是随灌浆成熟而逐渐增加.开花后14d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关系更为密切.成熟期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高蛋白品种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积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而高淀粉含量品种同样在灌浆初期就表现出较高的淀粉含量,高产高蛋白品种介于两者之间.从生理角度分析,培育或通过田间管理达到高产优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