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250篇
  26篇
综合类   64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设计了一种5自由度3-PTT串并联数控机床机构.采用分解与综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机构构型及自由度等问题,分析与计算表明设计的3-PTT机构符合串并联数控机床设计要求、构型合理.在充分考虑奇异约束条件和位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及位姿极限,并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此分析能较好地反映3-PTT串并联数控机床的完全工作空间,为工作过程的数字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本文从嫁接防治、抗病育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油的品质,该研究采用竹材和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为原料,采用金属氧化物和HZSM-5(HZ)为催化剂催化生物质共热解,探索生物质与塑料的混合比例、金属氧化物的种类(HZSM-5、CaO、MgO、CeO_2、La_2O_3和SnO_2)、HZSM-5和MgO的混合比例以及组合方式(分层模式和混合模式)对生物质催化共热解制备生芳烃和生物炭的影响,同时对其添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DPE和金属氧化物的添加可以有效的促进生物质的转化,降低了生物油的产率(9.76%~23.96%),提高生物油的品质和生物炭的石墨化程度,二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MgO促进了烷基酚的形成,CaO促进了烯烃的转化,而La_2O_3和SnO_2明显的促进是呋喃的生成。而且混合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芳烃的产率,当生物质:LDPE=1:1,HZSM-5:MgO=2:1时,芳烃含量最高为84.99%,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SBTXE)的总含量达到了60.09%,而甲苯和二甲苯含量分别达到了25.97%和16.91%,混合模式有效促进了苯、甲苯和二甲苯的选择性,分层模式有效促进了烷基苯的转化,且MgO的添加明显抑制了稠环芳烃的形成。  相似文献   
64.
本文报导威宁草海黑颈鹤、灰鹤于1986—1987年间,暴发一种传播快,流行期长,临床症状以拉稀为主,解剖病变胃、肠呈现出血性变化为其特征的传染病,死亡灰鹤93只,黑颈鹤6只。死鹤病料接种8日龄鸡胚分离出3株病毒,经鉴定为付粘病毒属新城疫病毒。经毒力测定试验结果,从鹤病料中分离的病毒为新城疫强毒株,病毒回归本动物——灰鹤,复制出与自然症状相同临床症状并致死,观察了3只自然感染 ND 康复的灰鹤,查康复鹤血清有 ND 的 HI 抗体,抗体滴度达32—128倍。经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鹤暴发 ND 是由家禽发生的 ND 所传递。几年来,经采取加强家禽 ND 疫菌的免疫注射等措施,ND 在草海灰鹤,黑颈鹤中发生和流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5.
海水中的活性硅酸盐,是海洋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繁殖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对于近海和河口区的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分布和化学特性、转移机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迄今已有许多报道。本文根据1981年1月-1983年10月在围头湾潮间带养殖区进行牡蛎死因调查的资料,以1982年周年观测资料为主,辅以其他年份的观测资料,阐述该湾潮间带养殖区海水中活性硅酸盐的含量分布,  相似文献   
66.
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烟草基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分别测定5个移栽日期处理移栽前和收获后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分析不同移栽期烟草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烟草对土壤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5月15日或5月20日,最小值出现在5月5日或5月10日,对速效养分利用率最小值则出现在5月20日,对土壤有机质的利用率在各个移栽日期较为一致。烟草对土壤有机质利用量随移栽期推迟基本呈减少趋势, 5月20日移栽的烟草利用量最少,为5.59 g·kg-1,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利用量均随移栽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烟草对有机质的利用率与全氮、全钾利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全氮与全钾利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移栽期相关性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本烟区5月15日或5月20日移栽较合适。  相似文献   
67.
不同掺沙比例对烟区黏质土壤微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掺沙处理烟区黏质土壤的微生态特性,为烟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烟草种植基地的黏质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掺沙处理(掺沙比例(体积比)分别为0,10%,20%,30%,40%),对不同掺沙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呼吸强度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掺沙后土壤微生态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不掺沙处理烟区的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达3.94×106 CFU/g,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掺沙40%,30%和20%处理次之;掺沙10%处理最小。同一掺沙处理下,3种微生物数量总体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且均以不掺沙处理最多。2)不同掺沙处理烟区土壤平均呼吸强度为5.49μg/(g.h),土壤呼吸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掺沙20%>掺沙10%>掺沙30%>不掺沙>掺沙40%,其中掺沙20%处理烟区土壤呼吸强度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掺沙20%处理烟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465.18,2.23μg/(g.h)和39.48mL/(g.h),掺沙10%和30%处理次之,不掺沙和掺沙40%处理最低;土壤磷酸酶活性以掺沙30%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4)烟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大多呈负相关;土壤呼吸强度与4种酶活性均呈正相关,其中与蔗糖酶活性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4种酶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蔗糖酶与脲酶活性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结论】掺沙20%的土壤整体表现出微生物呼吸较强,酶活性较高,各个微生态指标间相关性较为密切,故陕南烟草种植区对黏质土壤进行改良时,掺沙比例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基因枪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WZY2基因表达缺失型小麦,为深入分析WZY2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植物表达载体pAHC25为基础,构建含有反向重复序列的RNA干扰表达载体pAHC-WZY2-Ri,利用基因枪将其转入"郑引1号"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经过筛选、PCR检测得到阳性植株。【结果】从转化的1 500个愈伤组织中获得27株再生植株。利用PCR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获得阳性植株3株,转化率为0.2%。【结论】构建了WZY2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载体,成功地将WZY2基因RNA干扰表达载体导入"郑引1号"小麦,获得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改良剂对降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小青菜镉、铅含量的效果。【方法】以小青菜品种"塌地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施用不同改良剂(石灰、沸石、骨粉、FeS2、纳米羟基磷灰石、粉煤灰及其两两组合)处理,测定重度镉(40mg/kg)、铅(1 200mg/kg)污染土壤中小青菜生物量、镉和铅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土壤pH值,分析不同改良剂处理对小青菜中镉铅含量的降低效果。【结果】施入改良剂后,小青菜的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沸石+纳米羟基磷灰石处理下的生物量最大,与未施改良剂的对照相比增产51.1%(P<0.05)。小青菜地上部镉含量降幅最大的为石灰+沸石处理;地上部铅含量降幅最大的为沸石+骨粉处理。小青菜中镉的转运系数大于铅,表明镉比铅更容易迁移到小青菜地上部分。施入改良剂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且以沸石+骨粉处理下的pH值最大。【结论】施用改良剂后,小青菜中镉和铅的含量虽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0.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