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7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研究了一组红麻亲本的F1杂种优势与亲本凡APD遗传距离的关系.表明两者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分析了 8个红麻杂优组合一、二代的优势表现。试验表明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型杂优组合 H30 5 F2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 KB2、74— 3、红引 135分别增产 2 3.97%、33.47%、5 3.4%,达极显著水准。在全国红麻区试中 ,比对照红引 135平均增产 2 8.0 8%,较对照和其它所有参试新品种极显著的增产 ,表现出植株高大 ,皮较厚 ,有效株数多 ,生物产量和出麻率均高 ,抗病性强 ,纤维品质好 ,其前景非常广阔。红麻化学杀雄制种为红麻超高产型一、二代优势利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 ,这说明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而且也是优化红麻种子结构和达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论农业技术进步在山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黔西北山区的毕节地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粮食生产,1991年突破历史记录后,从1993年起,又连续6年持续增产,到1998年粮食总产达到210.89万t,较1990年年均增长8.69%.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4.
中黄麻1号(原名C90-2)系1984年利用黄麻优良新品系71-8和79-51进行有性杂交,再与79-51两次回交,采用系统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六代选择于1990年育成的黄麻新品种.该品种有植株高大、高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全国各主要麻区推广种植.在1993-1994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纤维产量2814.00kg/hm2,比对照增产14.32%,差异极显著;2002-2003年全国黄麻多点区域试验,纤维产量2808.00kg/hm2,比对照品种粤圆五号(2472.15kg/hm2)增产13.59%,增产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支数439支,纤维强力401牛顿/克,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95.
96.
通过两年对7个红麻常规品系进行了全省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品种的丰产性特好,比推广良种7804每亩增产熟麻55.65公斤,增产22.42%,差异达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性能稳定,生产上栽培一般不会出现早花。适应在全省麻区推广种植。光钝感品种KB6纤维产量比对照7804增产11.08%,在红麻光温育种上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分析了8个红麻杂优组合一、二代的优势表现.试验表明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型杂优组合H305F2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74-3、红引135分别增产23.97%、33.47%、53.4 %,达极显著水准.在全国红麻区试中,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8.08%,较对照和其它所有参试新品种极显著的增产,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生物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其前景非常广阔.红麻化学杀雄制种为红麻超高产型一、二代优势利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这说明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优化红麻种子结构和达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红麻种子特殊颜色材料的发现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麻主要用于纺织和造纸,我国红麻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居世界首位。其种植面积大部分集中在黄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红麻是收取营养体的短日照作物,故北方红麻种植区年年均从“两广”及福建等繁种地调种子做南种北植用。目前我国所有红麻品种的种子颜色均为灰黑色,种子形态、大小也基本相似,一般人员不能从种子外观上区别品种间的类型和真假。由于历史的原因,红麻生产几经大起大落,现在我国红麻生产用种供种渠道多、流通大、混杂严重。目前在广西玉林地区等地还有部分纤维产量很低、种子产量高的特早花早熟品种。同时北方部分麻农也因  相似文献   
99.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根据红麻转录组unigene序列(CL3883.Contig4),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经sanger测序获得全长为957 bp的HcWRKY71基因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读码框为957 bp,编码1个含有318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1个WRKY功能保守结构域,属于II类WRKY转录因子。在盐胁迫下,HcWRKY71基因表达量随NaCl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在干旱胁迫下,HcWRKY71基因表达量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在重金属镉胁迫下,HcWRKY71基因表达量随CdCl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该基因表达受盐、干旱和重金属镉胁迫的诱导。利用农杆菌介导花序浸染法将该基因转化拟南芥发现,HcWRKY71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耐盐性,这为进一步研究HcWRKY71基因的耐逆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农业科研单位管理科学化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目标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引导个体行为的趋同化;以去行政化为抓手,助推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以人为本,力求管理人性化;包容开放,实现民主化的管理科学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