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本文简述了水稻叶鞘腐败病在北安市的发生状况,危害症状,从形态、颜色说明了叶鞘腐败病的危害特点,总结了该病的发生条件和规律。提出选用无病种子、种子消毒、消灭菌源、加强肥水管理等预防措施。田间防治上提出先防飞虱、螟虫等传播昆虫;发病初期,喷比艳、多菌灵、苯来特杀菌剂防效可达70%~80%;在苯来特中加入定量的杀虫剂如乐果、杀螟松,防效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2.
冀绿 22 号是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2020 年以保绿 200409-16 为母本、保绿 200143-10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该品种高产、大粒、抗倒伏,成熟一致,不落荚、不炸荚,适合机械化收获,适宜在河北、河南、广西、重庆、新疆等适宜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以1年生盆栽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研究不同施N水平对叶片N含量,春梢、夏梢和秋梢落叶率,以及春梢、夏梢和秋梢叶绿素含量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施N植株前期落叶率略高于未施N植株,后期无显著差异;叶片N含量与施N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施N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枝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且在整个测定时期内使叶绿素含量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单株施N量高于6.5 g时叶绿素含量不再显著增加,但更有利于维持叶绿素含量的周年稳定;对照(不施N)的不同枝梢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当年9月开始明显下降,翌年3月出现锐降,而施N植株仅略微下降。由此可见,N不仅可提高叶绿素含量且可减少其季节性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24.
2011年高温久旱降雨后,每周调查并比较12个柑桔品种的裂果情况,同时测量果实横径。结果表明,不同柑桔品种的裂果率存在一定差异,清见橘橙和尤里克柠檬未见裂果,不知火橘橙裂果率最高(5.10%),其次为塔罗科血橙(4.58%),然后依次为4号脐橙、清家脐橙、白柳脐橙、朋娜脐橙、兴津温州蜜柑、华盛顿脐橙、锦橙、纽荷尔脐橙,尤里克柠檬和清见橘橙均无裂果;果实横径与裂果率呈一定相关性(r=0.52);不同品种果实横径的增长略有差异,横径增长量与裂果率相关系数为r=0.66。  相似文献   
25.
重庆为龙眼荔枝的北缘产地,“晚熟”特色明显,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栽培面积较大,沿长江呈带状分布,具有集成发展的潜力。本文从品种、栽培技术、经营主体、品牌与营销等方面对重庆发展高质量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6.
重庆市涪陵区、江津区、永川区、丰都县为当地荔枝主产区,种植效益有待提高。本文从园地选择与规划、种苗要求、栽植技术、田间管理、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荔枝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重庆荔枝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以促进重庆荔枝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7.
地道潞党参营养特性与产地土壤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潞党参营养特性和产地土壤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道潞党参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700 m的中低山上,降雨量大,气候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产地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黄土母质和堆垫母质,土壤类型为褐土性土,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高,形成地道潞党参生长独特的生态环境。地道潞党参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和铁、锰含量高,尤其是铁的含量较高,对部分微量元素有奢侈吸收的现象,而且主要分配到地下部分,形成地道潞党参独特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28.
温度是导致鱼类生理变化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热应激导致氧化应激,破坏抗氧化防御系统,并导致脂质和组织病理学的损害。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属于亚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20~24℃。近年来,由于夏季气温极高,中国池塘出现了大量的白梭吻鲈死亡,白梭吻鲈的水产养殖业一直面临着高温的严峻挑战。鱼鳃参与鱼类许多重要功能,如呼吸,渗透调节和排泄,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接触,对水质变化特别敏感。为探究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将100尾鱼暴露于28℃,31℃,34℃,36℃热应激2h,以23℃作为对照组。收集鳃用于石蜡切片制备,并将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于一般组织学观察。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28 ℃组鳃小片发生充血,31 ℃组部分鳃小片末端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水肿,34 ℃组鳃小片变形加重,且有少量融合,上皮细胞水肿加重、明显隆起,鳃小片之间粘液细胞肥大、增生,36 ℃组相邻鳃小片大量融合且严重变形,卷曲混乱排列,大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粘液细胞增生、肥大;随着胁迫温度升高,鳃中SOD、CAT、GPX、MDA均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36℃时显著下降。这表明在热应激后,鱼体内ROS增加,脂质过氧化增加。由于体内产生大量的ROS和H2O2,机体也增加了GPX和CAT的合成。当暴露在36℃时,胁迫强度超过白梭吻鲈的适应能力,抗氧化系统功能无法正常进行。表明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有损伤,且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其鳃受损情况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29.
鸡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非典型ND的广泛发生,给兽医工作人员在诊断和防控上带来诸多困难,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ND的发生,提高养鸡户的经济效益,文章对鸡新城疫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0.
大鳞副泥鳅是鳅科重要经济鱼类,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2个大鳞副泥鳅样本的转录本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其中AB2011M-1是群体中生长较快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AB2011M-2是生长较慢的10尾鱼的混合转录本。通过对以上2个混合转录本的测序,分别获得了65 536和80 78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突变;对2个测序样本进行表达差异的比较,获得了39个表达差异基因。随机选取120个位点设计引物,进行验证分析,共获得16个有效的多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