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76篇
  免费   1699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林业   4409篇
农学   2819篇
基础科学   3414篇
  2664篇
综合类   18942篇
农作物   2206篇
水产渔业   1607篇
畜牧兽医   11223篇
园艺   3860篇
植物保护   1397篇
  2024年   752篇
  2023年   1123篇
  2022年   1246篇
  2021年   1376篇
  2020年   1355篇
  2019年   1560篇
  2018年   1552篇
  2017年   873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2683篇
  2013年   1864篇
  2012年   2161篇
  2011年   2267篇
  2010年   2104篇
  2009年   2169篇
  2008年   2034篇
  2007年   2021篇
  2006年   1977篇
  2005年   1855篇
  2004年   1532篇
  2003年   1524篇
  2002年   1332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1304篇
  1999年   1256篇
  1998年   1200篇
  1997年   1251篇
  1996年   1072篇
  1995年   998篇
  1994年   1054篇
  1993年   926篇
  1992年   836篇
  1991年   794篇
  1990年   675篇
  1989年   580篇
  1988年   259篇
  1987年   250篇
  1986年   213篇
  1985年   215篇
  1984年   208篇
  1983年   159篇
  1982年   195篇
  1981年   127篇
  1980年   103篇
  1979年   65篇
  1965年   23篇
  1964年   26篇
  1963年   16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质供体ZD8319,核供体SG01、JX03和PI004以及由它们产生的F#-1、BC#-1、BC#-2、BC#-3、BC#-4和BC#-5的花粉镜检和田间育性观察表明,质供体与核供体以及核供体之间在育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核供体SG01和JX03的遗传方式相似,SG01与ZD8319杂交,其F#-1自交结实率为0,JX03与ZD8319杂交,其F#-1代出现高度不育群体,植株很难自交结实,结实率仅为0.86粒/株。核供体PI004的F#-1不育度较低,部分节位上长出不育肉夹,部分节位上结实正常,自交结实率约为15粒/株。回交各世代的育性表现也不同。SG01和JX03的BC#-1、BC#-2、BC#-3、BC#-4和BC#-5的不育度与F#-1基本相似,通过回交很难提高其不育率;而PI004的各回交世代的不育度与F#-1相比,花粉不育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68%到9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G01和JX03的核不育基因是主基因,分别为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该组合后代的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而PI004的核不育基因具有数量性,是微效多基因 ,不育性受约6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22.
灵芝多糖提取--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确定灵芝多糖的提取条件,以苯酚-硫酸法作为灵芝多糖的测定方法,对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以及固液比3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2.0 h,料液比115;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固液比和浸提时间.  相似文献   
923.
924.
黄淮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黄淮地区53个夏大豆品种(系)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表型值资料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和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925.
该文记述了江西庐山长角Yao亚科Entommobryidae、异角Yao属HeteromurusWankel,1860,一新亚属:庐异角珧亚属Luoheteromurus,subgen,nov.和一新种:中华异角珧H.(Luoheteromurus)sinensis,sp.nov.及其检索表。模式标本存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农艺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26.
二十五年来延边农学院职工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报告李莲子,赵坚华(延边农学院卫生所)近二十五年来,在延边衣学院教职工中,因恶性肿瘤死亡27例,其死亡率为93.64/103,和我州恶性肿瘤死亡率94.98/103相比稍低,和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69.00/10...  相似文献   
927.
【目的】研究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YL001抑菌活性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分别测定NaCl质量浓度为0,5,10,20,30和40 g/L条件下,X.nematophila YL001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量、pH、还原糖变化;采用琼脂扩散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YL00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HPLC及LC-MS分析了甲醇提取物中酰胺类化合物(Nematophin)与水溶性苯并芘类化合物(Xenocoumacins,包括XCN1和XCN2)含量差异。【结果】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YL001细胞生长最适且无显著差异,吸光值分别达0.63,0.62,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细胞生长量显著下降;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 g/L时,YL001发酵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猕猴桃溃疡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抑菌作用显著降低;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YL001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且均无显著差异,明显优于其他较高NaCl质量浓度的处理;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 g/L时,YL00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在NaCl质量浓度为0,5 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较好且无显著差异,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而显著下降;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下降,如NaCl质量浓度为0 g/L时,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较NaCl质量浓度为40 g/L时分别提高7.82和27.55倍;XCN2的相对含量在NaCl质量浓度为5 g/L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低渗透压时有利于X.nematophila 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提高及抑菌活性代谢产物Nematophin、Xenocoumacins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8.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菜籽饼不同配施量在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方面的作用,以提高烤烟产质量。【方法】以主栽烤烟品种YN99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增施不同配比的生物炭与菜籽饼对植烟土壤养分、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炭与菜籽饼均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并以混合施用效果更为显著。生物炭与菜籽饼配施可以显著增加烤烟均价与产值,并随着菜籽饼用量的增加逐渐增高。生物炭和菜籽饼配施对烤烟化学品质的改善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烤后烟叶的总氮、钾、还原糖含量,提高糖碱比和氮碱比,降低淀粉和烟碱含量。【结论】综合分析,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炭75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处理效果最优,有利于提高烤烟经济效益,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929.
以松辽平原玉米带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调查采样的基础上,研究高产田与低产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在玉米收获后,高产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播种前提高了5.2%,低产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播种前降低了3.8%。在土壤剖面0~100cm范围内,高产玉米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要明显高于低产玉米田,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930.
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沿滚筒切向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螺旋叶片带板齿式轴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进行了水稻脱粒试验,目的是研究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脱出物在滚筒切向的分步规律,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脱出物沿滚筒切向分布的多项式曲线数学模型。还介绍了试验所用试验台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