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农村用电需求增势强劲,部分农村电网设施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用电需求,农网供电面临较大压力.为切实解决农村安全用电质量问题,江苏省如东县供电公司在全力搞好一、二、三期农网改造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市电力公司申请,争取资金,从2010年8月底开始,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相似文献   
22.
粉蕉两年两造高效栽培及其枯萎病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栽培中存在的生育期长、易感染枯萎病等问题,开展了粉蕉两年两造高效栽培及其枯萎病防控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技术处理区第1造产量和净收益分别比常规栽培对照区提高了59.59%和94.05%,枯萎病病株率下降93.01%;综合技术处理区第2造产量、净收益和枯萎病病株率分别为20437.20kg/ha、46817.88元/ha和6.25%。说明通过种植大龄组培苗、施足基肥、增施钾肥、无伤根追肥、预防地下病虫害伤根传病、提早留芽、反复割苗留茎等综合技术措施,可实现粉蕉两年两造高产高效栽培及有效防控枯萎病为害,但对具体的追肥量、留芽方式、宿根栽培收果期等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3.
桂蕉1号是从威廉斯香蕉优变株系选择选育而成,通过多年的种植、品比试验,验证了其高产稳产特性及收获期提前约2周的特征。2012年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为广西香蕉种植发展提供了新品种,丰富了栽培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两性花野生毛葡萄特异新种质种苗繁育研究表明,生产上采用硬枝扦插方法进行种苗扩繁成活率极低。在组培培养基上添加0.01~0.1mg/L的活性炭,明显降低生根苗的玻璃化和愈伤组织发生率,提高出苗率。研究创新的毛葡萄“三步假植育苗法”,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速度快和扩繁系数大等优点,使种苗数量扩繁到组培苗的10倍以上,加快了育苗进程。  相似文献   
25.
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香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条。供试香蕉品种间的遗传相异系数范围为0.0345~0.7500,平均相对遗传相异系数为0.03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32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四个类群,其中巴引103、野酸蕉和花蕉(观赏)分别为一类,其余29个品种(系)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6.
调查了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部位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玉米抽雄期棉铃虫的主要产卵部位在中上部叶片 ,占总卵量的 6 9.2 % ;吐丝期、授粉期主要产卵部位在花丝上 ,其产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 71.6 %、93.5 %。产卵量增长曲线符合逻辑斯蒂 (logistic)曲线 ,并拟合出玉米田二代棉铃虫产卵量动态模型 :N =2 10 .5 379/ (1 e3.384 6 - 0 .2 6 99t) ,可为棉铃虫短期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毛葡萄组培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简要介绍毛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发育、结果特点;从种苗选择、种植方式、肥水管理、整形及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了人工种植毛葡萄的技术措施,提出了防止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28.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蛇莲不同的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其组培苗作细胞渗透性分析.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优于、WV基本培养基;6-BA(0.5mg·L-1)利于顶端茎段外植体增殖,而抑制底端茎段外植体增殖,各类外植体以顶端茎段为最佳培养材料;添加6-BA的MS培养基上的组培苗表现出低的细胞膜渗透率,更能适应出苗后大田环境生长.  相似文献   
29.
菊叶薯蓣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菊叶薯蓣种苗的繁育问题,用不同种类、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叶薯蓣幼嫩茎段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启动培养用M S 6-BA 0.2m g/L KT 1.0m g/L NAA 0.01m g/L诱导不定芽萌芽率为100%,效果最理想;继代培养用M S 6-BA 0.8m g/L NAA 0.2m g/L诱导芽的增殖系数超过3,长势较理想;生根培养用1/2M S IBA 1.5m g/L NAA 0.3m g/L诱导生根长苗率达90%以上,对生根培养的效果最佳;采用河沙 塘泥假植菊叶薯蓣组培生根苗成活率高,生产成本降低;表明应用组培快繁技术能为菊叶薯蓣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30.
火鹤花离体培养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鹤花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多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哥伦比亚,是近年引进的名贵花卉新品种[1]。本属植物有两个主要种,其一是切花种Aandraeanum,又称为大叶花烛、红掌;另一是盆花种Ascherzernum,通常狭义地称为火鹤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