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351.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近年来国内流行的一种新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命名、分类、发病规律、抗病鉴定技术、抗病资源和防治方法。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52.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真菌病害,
遇低温高湿的条件易于发生流行。该病害在我国各
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大白
菜,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60%,是大白菜生产上
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掌握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353.
浙江温州拥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1 200 hm2(18 000 亩),其中大棚种植面积为666.7 hm2(10 000 亩),主要栽培蔬菜有茄果类(番茄、茄子为主)、瓜类(黄瓜和瓠瓜为主)、十字花科和绿叶蔬菜类(李宝聚等,2010)。特别是当地春季大棚栽培番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然而随着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连年种植的现象日趋严重,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害在番茄种植棚中普遍发生,严重发生时减产可达到10%~20%,直接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354.
0.25%帕克素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克素是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肠道共生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代谢产生的抗菌素。研究表明,帕克素对苎麻疫霉、马铃薯晚疫病和大豆根腐疫霉等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效果达70%以上,相当于常规化学农药。为了进一步明确帕克素对主要蔬菜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0.25%帕克素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盆栽和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355.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初步明确了果胶酶、纤维素酶及毒素对黄瓜叶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在致病过程中,3种致病因子起着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作用。3种致病因子对寄主超微结构的影响中,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能力最强,毒素对细胞质膜的作用最大,3种致病因子均可造成质壁分离,液泡、内质网受损。而叶绿体的被膜、片层结构主要被纤维素酶降解,线粒体的被膜主要被果胶酶降解,3种致病因子均能使叶绿体、线粒体内部空泡化。在分解叶表皮的过程中,所研究的3种致病因子首先是果胶酶降解果胶层,然后是纤维素酶、果胶酶、毒素对栅栏组织的分解,最后是纤维素酶、毒素作用于薄壁细胞壁,毒素、纤维素酶、果胶酶协同作用于细胞内部组织。  相似文献   
356.
粉尘剂是将农药有效成分、填料、助剂经粉碎混合制得的一种供喷粉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粉状制剂。 其粒度很细,喷出后,可以在空气中进行布朗运动和飘翔运动, 这使得粉粒能在空气中悬浮很长时间而不会很快下沉(赵善欢,1983)。药剂在植株冠层中很好地扩散、穿透,从而在植株各个部位均匀的沉淀分布,达到很高的功效。  相似文献   
357.
358.
朱顶红红斑病的病原鉴定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顶红红斑病是危害朱顶红的主要病害之一,致病菌为水仙壳多孢Stagonospora cuitisii(Berk.)Sacc.主要危害石蒜科作物叶片及花梗,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被害部位初呈鲜红色,后转赭红色,其上密生小黑点.梅雨季节与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菌核净、代森锰锌、嘧霉铵等杀菌剂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59.
根据可持续农业的思想和IPM理论 ,论述了我国设施蔬菜环境特征及导致病虫发生严重的态势 ,分析了综合原因 ,找出了与荷兰温室蔬菜病虫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水平的显著差距 ,提出建立可持续植物保护系统的 5项对策建议 ,强调改善设施结构和设备、优化环境条件是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0.
 本文通过活体内外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分析,初步明确了Cx-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PM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在该菌侵染黄瓜中的作用。瓜条感病的各部位,以病健交界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最高;在检测的各类酶中,活性最高的为PMG、PMTE,Cx-酶、β-葡萄糖苷酶和FPA(滤纸酶)活性较低。抗感病黄瓜品种染病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均迅速增强。感病品种染病后,果胶酶(PMG、PMTE)活性远远高于抗病品种,其高峰值是抗病品种的2.72~7.52倍。感病品种接种后纤维素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一直增强;抗病品种接种后β-葡萄糖苷酶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酶活性一直增强,Cx-酶在染病后初期活性迅速增强,增至高峰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