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3篇
  6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振动排序的马铃薯微型种薯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中国马铃薯微型种薯(简称微型薯)机械化播种水平,根据微型薯物理特性及农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振动排序的马铃薯微型种薯播种机,该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起垄等作业。基于受迫振动原理,通过对微型薯单列排序输送投种、振动回种等过程的分析,确定了播种装置关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采用调节板高频低幅往复运动,动态微量调节落种口尺寸,避免薯种在种箱内的结拱;利用离散元仿真模拟,明晰振动板较合理的振动频率及相应的驱动连接轴转速。开沟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起垄装置前后依次布置,先后完成开沟、种薯覆土和起垄工序。田间试验表明,当作业速度为5 km/h时,种薯播种重播指数为4. 6%,漏播指数为5. 6%,合格指数为89. 8%,种植深度合格率为96. 5%,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2.
缓冲筛式薯杂分离马铃薯收获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收获机薯土分离效果不理想、伤薯率和破皮率较高等问题,该文采用"2级高频低幅振动分离+薯秧分离及侧输出+低位铺放"的薯土分离工艺,研制了一种缓冲筛式薯杂分离马铃薯收获机,该机具主要由挖掘装置、松土限深装置、切土切蔓装置、分离筛、振动调整装置、薯秧分离装置、秧蔓侧输出装置、低位铺放装置以及压实整平装置等部分组成。结合分离筛末端与缓冲筛衔接处的薯杂分离状况,分析了缓冲筛倾角变化对薯块和秧蔓的影响规律,优选出较佳的缓冲筛倾角为36°。试验结果表明,在收获速度为0.88和1.16 m/s时,生产率分别为0.41和0.54 hm~2/h,伤薯率分别为1.47%和1.12%,破皮率分别为1.89%和1.07%,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随着收获速度的增加,薯块碰撞加速度峰值和碰撞次数均减小,可有效降低伤薯率和破皮率,但明薯率有所降低;反之,碰撞加速度峰值明显增大,明薯率提高的同时伤薯率和破皮率也明显增大。薯块位于分离筛上对应于薯垄边缘位置时,容易产生较大的碰撞加速度峰值(150g)。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薯土分离减损控制方法及薯土分离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马铃薯播种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逐步推进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实现马铃薯播种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和服务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分析了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概况,根据马铃薯播种机主要结构类型将其分为勺式、气力式、带式、转盘式及针刺式等几种类型,并对各类型播种机的工作原理、作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国内马铃薯播种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以期为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为探讨葡萄浆果发育期间叶、果肉和果皮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以"巨峰"、"98-2"、"京亚"和"洛浦早生"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葡萄叶、果肉和果皮中IAA、GA3、ZR、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葡萄品种在果实发育期叶中IAA、GA3、ZR、ABA的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果肉IAA、GA3、ZR、ABA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是一个单峰曲线,在花后30 d或40 d即果实缓慢生长期开始前后达到高峰,峰值的出现时期与成熟期的早晚无关;果皮中IAA、GA3、ZR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有一明显的峰值,峰值的出现时期与果实发育期长短有关;果皮中ABA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含量很高,但果实发育期长短不同高含量ABA所持续的时间不同。果皮中激素的变化与果实发育期长短比果肉中激素的变化与果实发育期长短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15.
鲜食葡萄采后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葡萄果实采后果穗不同部位的呼吸代谢及呼吸模式,果实中乙烯变化、果梗与果粒之间离层的形成、果实中酶的变化,SO2对贮藏葡萄果实的伤害机理,并提出了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6.
盆栽寒富苹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对盆栽寒富苹果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凉地区,寒富苹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中午前后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午休”现象,光照强度、气温等因子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寒富苹果的饱和光强为(1 291±58)μmol/(m2.s),光补偿点为(32±8)μmol/(m2.s);CO2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 439±21)μmol/mol和(92±6)μmol/mol。  相似文献   
117.
针对现有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存在的地轮传动不连续、粗制施肥及仿垄成形不够理想等问题,对3 ZMP-3 6 0中耕起垄施肥机驱动装置、肥箱调节装置和成形器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驱动棘轮代替地轮传动,彻底解决了地轮空转、滑行导致肥箱不工作的问题;采用更换链轮调节传动比的方式设计的肥量调整装置,代替了原来靠调节施肥盒开口量的大小来控制施肥量的粗制方式,改进后的调整装置可根据不同土壤和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相应施肥,并且能够精确控制施肥量;采用弧面成形器代替原来平面成形器,垄形得到了改善,既保持了所需垄高,又能增加薯垄培土量,更有利薯种的生长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马铃薯中耕起垄施肥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仅提高了后期马铃薯生产量,而且有效地节约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18.
针对现有马铃薯播种机施肥箱存在的流肥盒进料口处堵肥、出料口处的卡肥、肥箱底部的积肥及施肥不精确问题,对2CMX-4B型播种机施肥箱进行优化改进。采用绞龙螺旋推肥作业方式,代替六方传动轴拨肥作业方式,彻底解决了流肥盒出料口处的卡肥问题,保证了肥料顺利排出;在肥箱体增设了搅拌装置,不仅能够将粘成团的大块肥料搅拌碎,又能将肥箱底部的肥料顺利推进流肥盒,避免了流肥盒进料口处的堵肥问题与肥箱底部的积肥问题;采用更换链轮调节传动比的方式代替原来靠调节流肥盒开口量的大小来控制施肥量的粗制方式,实现了肥量的精确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马铃薯播种机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施肥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不仅提高了作业质量,而且有效节约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用户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19.
在马铃薯输送与分选过程中,针对机械损伤引起表皮破损导致储存时极易腐烂变质的问题。通过对马铃薯的碰撞分析确定马铃薯损伤的影响因素,获取分选装置运行参数的取值范围,并以伤薯率为评估指标,以输送带速度、仿形滚轮移动速度、马铃薯滑落落差为试验因素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分析各因素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规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输送带速度为0.32 m/s,马铃薯滑落落差为103.5 mm,仿形滚轮移动速度为0.49 m/s时,最低伤薯率为1.98%。经试验验证,满足马铃薯收获分选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需求,可为同类型的马铃薯机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0.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等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针对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试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想,提出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向,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